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中国媒体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

论中国媒体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

日期: 2009-5-16 2:48:01 浏览: 22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静

摘 要:在全球化、市场化、技术化成为当代社会显著特征的时代,面对外来体育文化的侵入,作为中国传媒应当如何推广和宣传武术。本文通过分析大众传媒与武术的关系及影响,促进武术的传播以及消除对武术传播的不利影响,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实现向其他民族的渗透, 扩大传播领域, 提高武术的普及程度,以及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武术;大众传媒;传播;发展

Abstract:globalization, market-oriented, technology and become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of the times, in the face of sports, culture and external intrusion, as China’s media should promote and publicize how the martial art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tial arts and the mass media and influence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martial arts and martial arts spread of the elimination of the adverse effects,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conflict to other nations to achieve the penetration and expand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popularity of martial arts The ext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martial arts.
Key words:mass media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of Wushu

1 前言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伴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初具雏形的中国武术传到了周边国家,就对周边国家民族体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华武术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 ,反映了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均为东方武技中成功传播的代表项,三者在发展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与中国武术有一定的渊源。而在其成功进入国际社会时,中国武术的传播却明显的落后。因此,把武术推向世界,已成为各国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媒介与武术的关系,以及对武术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文献法: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搜集有关武术的报纸、杂志等等资料。
2.2.2 分析比较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比较。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众传媒与武术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促成了事物的发展。大众传媒与武术之间的矛盾也促成了武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为武术提供了展示其独特魅力的舞台,令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使其不仅仅局限在口传身教的阶段,用新颖的形式为人所知。而武术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修身养性的特点,也成为了大众传媒关注的对象,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2]
3.1.1 大众传播推动武术快速发展
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的宪章中。[3]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其经典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提到:“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众传播媒介,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是新闻媒介,它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等。
大众传播媒介拥有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信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大众传播超越时空的限制,传递信息快速,而且量大。
从古至今,武术的宣传从未停止过。从古代的师傅与徒弟的关系,采用人际传播的形式来传承与发展。而这种口传身授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种局限性,传播的距离短、周期长、速度慢等。[6]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各地的拳种不能得到交流融合,甚至有些拳种销声匿迹。直到明朝开始,一批记录武术技术的书籍才开始流传,《纪效新书》、《武编》、《武备志》,清朝的《手臂录》、《拳经拳法备要》、《太极拳普》等等。而这些书籍的流传也扩大了武术的影响。从20世纪早期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大众传媒对武术宣传进入了另一种途径,而到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初,风靡全国的《少林寺》使武术的传播达到了顶峰。而一些武打明星的精彩表演不仅征服了中国,甚至征服了世界。众多的外国人千里迢迢的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中国功夫瞬时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网络的出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视域广,兼容了广播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优势。整个互联网业蓬勃的发展,也带动了武术网站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运用各种媒介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例如:从1990年开始举办的精武国际武术大赛,不仅在组织上、技术上作了精细的策划统筹,吸引了各类媒体,通过国际武术大赛开拓了武术宣传领域,加大媒体传播力度,在各类报刊、电视、广播、广告、《上海武术》期刊、《精武会讯》等等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并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精武网站。 [16]
可以说,武术在大众传媒出现后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之前的总和。这不能不说明大众传媒的宣传力度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1.2 武术丰富大众传媒的视野。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正是因为武术的魅力,一些大型晚会必有武术表演来丰富整台晚会的内容,活跃晚会的气氛。同样,如河南电视台创办的《武林风》栏目,人们可以在观看电视剧,新闻等节目的同时,也可观赏武术类的娱乐节目,使节目不显得单调,如此一来,吸引了更多的的观众,收视率也会节节攀升。
3.2 大众传媒对武术影响的现状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对武术而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使得武术可以在更加宏阔的层面上进行传播,对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7]
3.2.1 报纸媒体
武术的专业报纸并不多,能够查到的资料只有《武术报》和《香港国际武术报》,而这两个武术专业报纸也给武术理论上的传播带来新的进展。
《武术报》为吉林日报社主办,创刊于1984年10月1日,在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在当时是我国惟一以武术为内容的专业性周报。《武术报》是一张面向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以及广大青少年的综合性武术读物。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武术工作的方针、政策,用科学的观点宣传武术运动,推动我国武术运动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4开4版周报,套色印刷,集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包括武术动态、武术专论、武术史话、套路选介、武术与健身、武术人物、武林掌故、武坛咨询、武术文艺、美术作品等内容。 《武术报》仅仅存在了9个月,出刊29期,于1985年6月停刊。
《香港国际武术报》(NOHOIMA),是由中国国际武术研究院主办,中 国科学文化(香港)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开八版,报纸遍及港、澳、台,以及中国大陆,是目前唯一一份报道武术新闻和武术赛事的报纸,主要开设“武术新闻”、“武坛赛事”、“名校风采”、“武术 器械”、“武术博览”、“武迷俱乐部”、“武迷习武园地”、“武坛名家”、“武功秘籍”,“武术名作家”、“武侠小说”等20多个栏目。
3.2.2 专业武术杂志
专业武术杂志的创办,把武术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博大的精神外延以及有关武术的新闻、信息、健身功法等精彩纷呈的内容,清楚细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们既能领略到无数的独特魅力又能方便满足习武者的要求。印刷媒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它以其固定的物质载体承载信息、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到达任何接受者手中的信息都是一致的,印刷媒介的稳定信息促进了武术理论文化的迅速发展。[1]我国的武术类刊物是在 “文革”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81年7月,中国大陆第一家武术杂志《武林》在广州创刊,1982年11月,《中华武术》杂志在北京创刊。在这一时期创刊 的还有《武魂》、《精武》、《武当》、《少林与太极》等武术类报刊。
1982年创刊的《中华武术》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是覆盖海内外武林界,主导武术技术、理论和新闻的权威期刊。实用性与权威性并重,民间武术与竞技武术并举,除了设有名师出山、世传功夫、武林秘籍、搏击擂台、竞技看台、少儿演武厅、百年养生、西洋景(重点报道自由搏击、泰拳、跆拳、拳击等国外搏击类项目)等实用性栏目之外,还隆重推出精心采写的武坛热点、名人(各界名人)说武、武迷情感录、李小龙网站、名师传记、猛龙过江(重点介绍到海外发展的武术界名人的往日辉煌和最新动态)等独家专栏。 月发行量为2万册左右。
而1981年创刊的《武林》杂志,在九十年代前后走上顶峰,曾风靡一时,最高销量曾突破300万每月。随后便像众多的武术类专业杂志一样,日益步履维艰。直到2006年最后一期完成了它生命的句号。
3.2.3 广播电视媒体
相对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拥有着视听同步、信息丰富以及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广播电视媒体也拥有着大批的观众。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大约有16、2万人在25个大厅观看了奥运会实况转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组建了一支武术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的表演,炉火纯青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法国、英国、德国的一些城市都邀请了中国队表演,可见表演是成功的。此次参加表演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传播的开始。而这样成功的开始,是电视媒体所带来的机会。[1]
3.2.3.1 武术竞赛栏目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2004年,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全新打造全国唯一一档大型武术综艺娱乐节目。独特的定位、新颖的构思、浓厚的文化特色、精彩的对擂、缤纷的武艺,在每周末的黄金时段,带领广大电视观众一同走进武林世界。《武林风》每周六晚现场直播,时长90分钟。自2004年推出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收视率已跃居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前三名,最高收视率达13.96%;2004年全年同时段收视在河南排名第一;收视群体广泛、不分年龄阶层,15-50岁观众占总收视人群的50.3%。
它以弘扬中华武学文化、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为己任;融“竞技、趣味、参与”为一体,以“武术艺术化、娱乐化”为宗旨;采用电视手段的行为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以偶像派的武术文化为尝试。强烈的视觉冲击、激烈勇猛的武士精神,鲜活生动的展现了中国武术蕴涵的强大、威猛、刚劲,被视为了解中国武术、了解武术文化的一个近距离的平台……如同《武林风》栏目的制片人吴立信先生说:“武术首先是技击类体育项目,它不是表演,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就是它的实用性,通过提高武术的竞技性,才能让中国传统武术得以发扬光大。”[10]
2004年2月21日晚0:05,《武林风》首次迎来了来自波兰、德国、加拿大的等国外选手一展身手;2004年7月31日至8月28日《武林风》举行了国际武术交流月,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乌克兰的搏击选手与中国的搏击选手强强对阵;2005年7月9日《武林风》中美对抗赛;2005年9月10日《武林风》举办中越对抗赛;2006年6月10日,《武林风》2006年环球拳王争霸赛;2006年9月,在河南省体育馆中伊对抗赛。此外,《武林风》还进行了大面积“百姓擂台”的海选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都纷纷前来切磋交流。《武林风》正是通过这些国际赛事将中国武术推向了国际,让世界各国了解了武术,特别是与日本富市电视台进行重播,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武术的搏击比赛。而在国内,《武林风》通过一系列大面积的海选活动和定期播出,使武术在受众心目中由陌生到认识,由了解武术到参与其中,可以说,《武林风》栏目的创办对中华武术的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007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创办了一台大型的武术擂台赛事,《武林大会》栏目。它采用传统武术擂台赛的方式,以“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为核心理念,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通过擂台对打的形式决出武林中的强者。这种比赛形式,区别于套路演练的表演形式和西方搏击竞赛形式,更接近中国武术原来面貌。自节目开播以来,已经有五祖拳、梅花桩拳、心意六合拳等八个拳派登台开擂。“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7月31日播出的太乙五行拳第二期,收视率达到0.68%,再创央视5 套收视率新高,高达3.88的收视份额,意味着当天有上千万观众在收看这档节目。从最初的低调亮相到赢得业界的普遍好评、获得观众的高度关注;从7月22 日登陆央视一套暑期节目并创下1.49%的高收视率超过同时段NBA常规赛事节目的2.5倍,到稳居体育频道收视排名前列。
单单从这两个节目的收视率来看,它们无疑是成功的。它们拥有众多新的武术信息,不断的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改变人们原有的观念,也影响着人的武术行为,使更为广泛的人群对武术由不知到知,由关注到了解,最后加入到武术的行列中,有效的推动了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3.2.3.2 武打电影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电影、电视剧使武术伸长了胳膊腿脚,丰满了羽毛传播至更遥远的广阔空间。通过在银幕中出色的武术表演和自身高超的技艺,影视演员用武术征服了银幕前的观众,并借助于“影视”集声音、图像于一体,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将武术的魅力和精神传遍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使更多的人认识了武术,同时也使武术在无形中拥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和发展空间。可以说,他们是武术传播的先锋,是武术影视中武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和武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中国武术正是因为有了诸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一批优秀武术影视传播者才得以更迅速、更广泛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9]当年李小龙拍的电影,有句话说的很响: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武术!现在看来,他做到了,而且非常的成功。
武术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运动,它是作用于人体的一种运动形式,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运动项目。而电影正是通过记录这些人体运动向外界传播武术信息的。它通过影视的效果、特技、镜头剪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的表现了武术的运动形态和变化过程,因此使武术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从20世纪早期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初风靡全国的《少林寺》,再到《精武门》、《英雄》等.国内外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中国功夫”热。[5]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少林寺》引发了全民尚武的风气,一大批武校在民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据统计,在全国共有600 多所民间武术学校,6000多万武术练习者,大大增强了我国的习武力量。少林寺从此也热闹非凡,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人们对少林武功推崇备至。
由于影视文化使武术更加讲究身眼手法步的协调和服装的飘逸,表演性进一步增强了也使武术电影更加得好看,为武术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赋予了武术新的意义。[13]
3.2.4 互联网媒体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 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 互联网异军突起, 打破了以往大众传播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格局。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之一的中华武术也毫无例外的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
网络即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它以开放性、自由性,使原本存在于大众传播领域和非大众传播领域的社会信息,有机会和有可能被重新加以整合,走向网络世界。独特的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对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作用的提高, 我国上网人数持续增加, 截止到2007年底, 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12]同1997年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 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300倍左右,网络已成为传播和发展武术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传播手段。随着武术网站和网页的增加, 政府网站的大力宣传, 各种武术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对武术普及有很好的作用。网络对武术信息化传播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武术网络的发展, 推动了人们思想认识与观念形态的更新, 提升人的创造力, 推动人际关系的深刻变革,推动武术经济的增长, 激发人们对武术价值的认同。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有武术网站309个, 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促进了武术信息的大力传播。我们通过谷歌、百度两大搜索引擎对武术网址进行全面搜索, 并且对搜到的网站进行确认然后按网站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 我们发现,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中心直属及各省市所属的官方网站有18个, 各地区及各种拳种门派武术协会网站16个, 传统拳门派67个, 太极拳网站92个, 武术学校、武馆、体育院校的网站46个, 各武术论坛21个, 武术综合性网站97个。[11]
互联网能在第一时间为全世界武术爱好者提供全球武术动态。对武术进行资源的整合、共享, 各种各样的武术商店, 网上图书馆, 互动且热闹的论坛, 对赛事的转播, 影音的存放,网站对专家、教练、运动员的介绍等等, 这些网络特点对武术的推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深入, 武术理论体系及创新意识发展的速度势必加快。
3.3 大众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局限性
大众传播媒介对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而无论是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或是电视媒体对武术的宣传,在规模、范围、时间、形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这种宣传力度上的不足使人们普遍对武术的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不利于普及推广。
3.3.1 杂志媒体发行需求不足。纵观武术杂志市场,包括《中华武术》、《武林》、《武魂》等杂志,基本为黑白印刷、纸张粗糙,文字多于图片。而其他体育专业杂志如《足球周刊》、《篮球》等,基本为全彩色印刷,如《足球周刊》一直以“内容威望,图片取胜”的宗旨,受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欢迎。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一本杂志若想取胜,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以图片和色彩给人以冲击。
3.3.2 电视媒体是宣传武术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电视媒体在宣传武术的节目类型上却是非常的单一化。主要是以《武林风》栏目为代表的擂台形式,包括《武林大会》、《龙虎榜》等等。而对于武术教学类的节目却十分稀少。武打电影、电视是把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功臣之一,无论是当年李小龙叱咤风云,还是成龙、李连杰在好莱坞的笑傲江湖,又或者是这些年《英雄》、《十面埋伏》登在票房上压倒性的胜利,都足以证明武打电影对武术传播、发展的影响。然而武打电影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武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味的追求武打动作的漂亮、潇洒,利用高科技的拍摄技术,不仅扭曲了真正的武术动作,而且造成武术传统文化的缺失,因为武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身体运动,它所蕴含的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且不说它所包含的儒家风气、道家傲骨、佛家释义,单单体会一下他的兵家“诡道”就足以让我们津津乐道.[9]
3.3.3 网络媒体是未来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就武术网站的现状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武术网站的更新、网站的内容都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百度相关关键词的检索中,有大部分人对武术视频有很大的需求,可是在网站内容的分析中,而具有多媒体的网站仅仅占36%。[11]这显然阻碍了武术的发展与传播。
4 总结与建议
4.1 总结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组曾说过:“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应向世界推广;被世界人民掌握,成为与西方体育交相辉映的项目。”2008年将要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武术魅力的大好机会,我们应当抓住机会、承接责任,开拓最有魅力的武术传播途径——武术电影,利用最便捷的传播途径——武术网站,宣传最完整的武术文化。为武术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增添动力。[14]
4.2 建议
4.2.1 对武术的专业杂志进行改版,以彩色印刷为主,配以图片增加视觉冲击。,将近期的武术比赛、武术套路教学等等刻录成VCD、DVD随刊附赠。
4.2.2 电视媒体应增加武术教学类节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擂台赛事等类型。
4.2.3 提高武术网站的更新速度,重视武术视频的发展,增加武术网站的流量。

参考文献
[1]王岗 张大志. 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2).34—38
[2]郭玉成. 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6 (4):56
[3]姚伟华 姚丽华.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6 ,3,35
[4]尚尧 姜传银 尚栋梁 . 电视传媒对武术散打赛事的促进作用[J]. 搏击•武术科学2007, 7 , 48-50
[5]袁剑龙 . 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少林功夫的传播形式[J] .搏击•武术科学2007, 5 ,31-32
[6]张德胜 姜晓红 于淼 张素芳. 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5 113
[7] 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
[8]孟祥太. 浅析现代传播媒介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J] .搏击• 武术科学 ,2006(3)20
[9]乾清华. 试论武术影视对武术的影响[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5),26
[10] 李富刚. 试论“武林风”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以“百姓擂台”为例[J]. 搏击 武术科学 2007(1)
[11] 庄长宽 吴免波 钱建. 对武术中文网站发展现状的调查[J] . 搏击•武术科学, 2007(10)
[12]https://chinese.wsj.com/gb/20080117/BCH004101.asp?source=rss
[13]庄长宽 吴国颖.影视宣传对中国武术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3,19
[14] 郭玉成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传播对策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6)
[15]吴正中. 浅析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共生效应 [J] . 辽宁体育科技, 2005(03)
[16]张云龙.从精武国际大赛的成功看武术国际化传播之道[EB] .https://www.wushush.cn/rdzt/thesises/jingwu.htm
[17]熊志冲.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19
[18]王爱凤,王俊.大众传媒在传播中的角色分析 青年记者 2007年,第16期
[19]刘尧锋 影视传媒——武术发展道路上的一柄双刃剑 搏击 武术科学 2005(10)
[20] 牛文君 韩云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年(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