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与舒缓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与舒缓

日期: 2010-4-22 2:06:41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国内外研究表明代写论文,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职业紧张普遍偏高,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认知的不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偏高是职业特点、本土原因和个体因素所引起的,其中长期形成的社会期望和中国特色的教师文化加剧了教师的职业紧张。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矫正社会偏执,克服教师职业中的消极因素,从主客观两方面积极舒缓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改善目前教师群体的心理现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舒缓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高于正常人群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出现较多的心理紧张,是精疲力竭症和过劳死的高危人群。教师的职业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以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其心理紧张相对较大,一般高于正常人群的心理紧张。

学海网

  英国的相关研究发现,有20%~30%的教师感到巨大的职业紧张。美国的相关研究显示,有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紧张,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况。联合国劳工局列出的四种高紧张职业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教师职业。我国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 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1.23%。其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高中教师,城市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乡村教师,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职业紧张加大、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从北京城区和郊区随机抽取了300份教师调查问卷发现,93.1%的教师感到职业紧张在加大,并认为这已成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杭州市随机抽取的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紧张太大。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教师由于心理紧张,精神负担重,其心理年龄较其生理年龄增大者的比例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对教师职业紧张进行舒缓、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的原因分析
  
  对一些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是职业特点、本土原因和个体因素所引起的,其中长期形成的社会期望和中国特色的教师文化加剧了教师的职业紧张。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转换与迷失。教师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教师承担众多的角色,需要不断转换,需要发展多种能力。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会使教师遭遇多方面的心理紧张。同时,当教师肩负的各种角色无法协调时,角色冲突也就随之产生。角色冲突伴随而来的紧张、焦虑、挫折必然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在校园里、课堂上和师生互动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偏见、讥讽、谩骂、动怒、报复、压制、冷漠、告状,甚至厌弃、歧视、羞辱和体罚,莫不与教师的角色迷失有关。
  2.教学要求偏执。中小学教育中最突出的是独生子女和一考定终生的现实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苛刻要求,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思想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被迫从幼儿园开始延续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展开竞赛和比拼。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人们又往往以单一成绩来衡量整个教学水平,学生在成绩面前一一排队,学生的应试效果、行为表现被反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为应试改变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试问题和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紧张。
  3.社会期望过高。长期以来,教师被称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赋予教师许多的光环和荣誉,并且产生一种普遍的心理定式,即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安贫乐道,耐得住清苦,进而使社会理所当然地忽视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常态,忽视了教师的七情六欲。这种社会期望和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淡化个人的物质追求,自觉地扮演为人师表的角色。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完人”的方向努力。而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理念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冲突,形成较大的落差。
  4.知识更新与专业发展提速。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力度大与教材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打破学科界限,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全面发展自己。另外,中小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强烈,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站在专业的前沿,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掌握新规范、新材料,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因此,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冲突越突出,时间越长,心理越不平衡,心理紧张越加重。
  5.工作负荷加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相当繁重,不仅工作量大,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课堂讲授要求高,升学压力加剧,而且工作时间长,娱乐时间少,许多教师在业余时间和休息日也要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经常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在工作环境方面,学校设施简陋,教学器材落后,办公条件落差大。多数教师面临缺少个人兴趣爱好、缺少设备和必要教学资料、班额大、学生能力不齐、学生难管理、教学空间狭小、学习动机兴趣缺乏等问题。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以及评职受聘,也使得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导致心力交瘁。
学海网
  6.人际关系敏感与脆弱。教师能否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因素,能否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关系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对教师缓解心理紧张非常重要。中国文化中的文人相轻与文人清高的传统,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可能显得冷漠、疑虑,欠缺互助和团队合作性,恶性竞争将增加彼此的怀疑和敌意、嫉妒和攀比。社会上传统的尊师重教受到严峻挑战,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的功利性和敌对冲突凸显,也给教师带来不平衡感和失意感。
  教师职业紧张还与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具有较强的时间紧迫感、竞争性与敌对性的A型性格者往往表现较高的职业紧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与职业紧张有关,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易产生职业紧张。另外,年龄、性别也是相关因素,不同年龄的男性与女性教师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而且导致其发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的舒缓
  
  1.正确认识职业紧张。面对心理紧张,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教师要相信紧张既是危机,也蕴藏机会,进而主动地适应紧张。这样,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变紧张为动力。教师要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运用合理认知,保持适中的期望值,使期望与结果落差较小。有些教师在看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儿”,情绪容易低落。如果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降低职业紧张度。
 2.转变传统观念和社会偏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只追求升学率而不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只追求社会偏执要求而不注重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的局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老师和学生从高考指挥棒中解脱出来。废除“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新的教学标准,把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放在第一位。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过重的升学心理紧张,这不仅符合广大中小学生的利益,也有益于减少教师工作强度,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3.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紧张感。放松情绪,自我调节,转换思维方式,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消除心理紧张的方法,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和听音乐等活动进行心理调节,合理宣泄和释放心理紧张。
  4.积极主动,拓展能力,量力而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知识,扩充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训练和提高的机会。对可望不可即的目标,教师不要强求自己、盲目拔高自己,以至造成不必要的职业紧张,对待自己的职业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欲速而不达。
  5.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转换角色。教师要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对自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可以使自己保持信心,避免自卑,从容地担当和协调转换各种行为角色,避免角色间的冲突和自身主体角色的迷失。教师应学会从紧张的角色迁移到休闲的角色,培养角色的社会适应性。积极的角色转换,有利于调节教师职业角色的单调和丰富教师业余文娱生活。
  6.切实关心教师生活,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工作负荷。对于教师来说,学校的领导、同事、夫妻、父母或朋友等都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当一名教师面临某种压力情景、产生紧张体验时,相关各方应该主动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对于缓解紧张程度都有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支配权或决策权,使他们更具有工作满意感和成就感,尤其是对男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轻工作上和思想上的压力。要减少教师的课外负担,使之不至于过度紧张。要尽可能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物质条件。有研究表明,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7.加强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这是教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交往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既不抬高也不贬低自己,多看他人优点和长处,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与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的人际交往。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促进自己的教学效果,也会使教师感到心情愉悦,得到一种人际上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Collins MA.Stress in health professionals??[M].2002.
  [2]Randall RR.Intervention in occupational stress??[M].1994.
  [3]陈建宗.教师职业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治明,等.教师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2001(6).
  [5]余善法,等.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3(1).
  [6]高源.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4).
  [7]冯维,张美峰.243名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