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建立“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关于建立“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日期: 2009-11-24 23:46:38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沈晓莉 吴雪妹 姚方

[摘 要] 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化工原理课程与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一套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化工原理 实践教学 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及其他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主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化工生产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和典型设备。因其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工程实践性强、各单元操作相对独立、设备形式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的较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本不适合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建立并完善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从事化工原理教学研究的同行们极为关注的问题。[1-4]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多年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建立了一套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希望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学海网

  实验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工原理课程中阐述的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独立设置化工原理实验课。
  为了实现专科特色,培养从事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工程师和技师”类人才,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比例。化工原理实验课与其他四大化工基础实验课一道首先在化工类专业学生中单独设课。一方面增加了实验教学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交叉和反复循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内容的理解。
  2.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
  我系化工原理实验室现拥有流体流动、过滤、传热、精馏、吸收、干燥等六大实验室。为了强化管理,自06年起,将化工原理实验室与其他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室脱离,作为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并从巨化集团公司引进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承担实验员工作,06年同时还购入先进的精馏、吸收设备,使整个实验室建设更上一台阶。
  3.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
  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仿真能便利的模拟出整个过程,其各操作条件和参数便于改变,能启发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各操作条件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实训效果。
  1.改革生产实习方式。
  生产实习作为传统的实践课程、近年来各高校普遍遇到以下问题:
  (1)受扩招影响,实习单位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学生人数的需求,并且联系建立新的实践教学基地比较困难。
  (2) 学生基本素质不如往届,自身要求不高,学校对实习环节监管不到位,实习效率明显下降。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结合国家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取得专业技能证书的要求,我系对生产实习大胆进行改革,与巨化集团公司培训科合作,由他们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安排学生到岗位中,跟随车间师傅学习,四班三倒,经过一个月针对特定岗位的全面培训后,参加技能考试,取得相应证书。通过此举,不但解决了联系实习单位难、学生实习效率低等问题,还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目的。
  2.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为了使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进行如下改革:
  (1)调整教学计划、将原先安排在期末进行的课程设计提前,在生产实习后一周进行。实习前下发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设计课题选定密切结合生产实习内容,针对学生实习的不同岗位,结合化工原理课程几大重点的单元操作,分别进行不同单元流程的设计。
  (3)认真编写设计指导书、设计前做好包括工艺计算、主题设备结构图绘制和说明书编写等方面的指导答疑工作,保证设计顺利开展。
学海网
  (4) 制定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其中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约占60%,设计过程中的质疑答辩约占30%,学生设计态度、纪律表现约占10%。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
  我校地处浙西衢州,这里有大型国有企业巨化集团公司以及新建的衢州化工园,他们是我们办学不可获缺的资源。
  (1)通过建校至今的长期合作,我们与巨化集团公司建立了 “互惠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指导老师、技能实训场所与设备设施;学校则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型劳动力,同时企业还能从中择优选聘综合能力素质高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2)不断巩固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与企业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积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拓展教学实习基地,新建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实习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三)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以往的毕业环节分两部分进行,先实习后设计,经过多年的经验,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实习过程中不清楚设计的整套过程,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参数及主要流程的记录,不能主动的发现和提出问题。
  (2)设计与实习不在同一学期进行,学生对实习内容印象不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随时到现场观察解决,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理论的处理。
  (3)近年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外出找工作以及实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设计进程和效率。为了解决以上弊端,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尝试对毕业环节进行改革,将他与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考核机制以及管理规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院先后制定了《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关于实验室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实验教学规范及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
  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毕业环节、生产实习环节检查表,由专人负责对实践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时的检查,随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与津贴挂钩,通过此举,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到课率,提高了实践效果,另一方面还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对整个实践效果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已在全系化工、精化、环境、制药等专业初步实施,该项改革不仅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使该体系更科学、系统性更强。通过这项改革使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现成的知识,有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又有较强的学习与消化能力,同时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成为面对新世纪各种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荣玉等.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
  [2]邱运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3]周长丽,薛士科.高职院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化工,2006,(11).
  [4] 陈卫航等.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6).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