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初探

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初探

日期: 2009-11-9 7:25:41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国春 欧阳群宏

  摘要: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的任务十分紧迫和必要,可以根据“整合、延伸、深化、新增”的“八字方针”调整专业设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我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零陵农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零陵卫校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的以农、医学科为主的湖南省第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多年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十分必要,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整合、延伸、深化、新增”的“八字方针”加以实施。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是由地方性高职院校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专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有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有3.2亿为农业劳动力。

学海网
据测算,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也就是说我国尚有1.5亿富余农业劳动力。不仅如此,每年还有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艰巨而紧迫。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高等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数量、规格、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设置是否科学。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只有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调整专业设置,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是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其专业设置大体可分为保守的与激进的两派。“保守派”即一味固守着传统专业不放弃,这类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较强,但常常容易错失专业发展的良机;“激进派”在专业设置上可谓瞬息万变,今年设这个专业,明年又设那个专业,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得快,这类院校通常办学历史较短,尚未形成传统的优势专业,虽貌似创新,热热闹闹,但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将极大地消耗捉襟见肘的人、财、物,使羽翼未丰的高职院校雪上加霜。因此,科学地调整专业设置是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是推动地方性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不是孤立的,科学的专业设置不仅能保证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极大地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善,促进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效益。尤其是对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说,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就必须以科学的专业设置作保证,只有这样,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产学研结合才能有依托,才能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专业与产业才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
  
  专业设置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适应”:一是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是由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大学生分配制度发生变化,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社会需求体现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凡是社会需求的,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了解社会发展背景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把握社会、经济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三者与高职教育的结合点,是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前提。二是要与专业建设内部诸要素的运行及其发展规律相适应。办学必须具备各种条件,包括学生生活条件、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不具备条件,就不可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就失去了办学的根本。从操作层面上说,实行“整合、延伸、深化、新增”的“八字方针”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整合就是将原有的相近或相关专业重新整理、组合,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嫁接型”专业。我院所在的永州市地处湘南,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全区570万人口中,80%是农业人口,其中又有130万富余劳动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我院顺应这一潮流,将畜牧、兽医、水产、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合并、重组、优化,设立了全新的生态养殖专业。该专业实行“产教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顶岗实践教学中实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管理法”。在校期间,根据学生不同时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开展养“三栏”(丰产栏、试验栏、品种栏)的活动,一、二年级以养“丰产栏”为主,三年级养“试验栏”与“品种栏”,综合应用专业技能,活化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实习农场分配一定的禽畜饲养栏舍到班,以班为单位分成养猪、养鸡、养鸭、养鱼等小组,各小组责任到人,实行“三定”,即定任务、定成本、定奖罚,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教师到实训基地现场指导,释疑解惑,从而造就会做、会讲、会经营管理、有创业能力的“三会一有”高级应用型生态养殖技术人才。课程改革重点抓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高职高专教材和讲义。改革后,基础课与专业课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压缩了原专业基础课中重复的教学内容,充实了职业岗位中需要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内容,目的是扩大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不再强调学科体系,而是注重各门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课程概念。如将原教学计划中的《遗传育种学》、《家畜繁殖》等四门课程综合为《畜牧基础》,将《兽医微生物》、《家畜传染病》等五门课程综合为《兽医基础》,理论课减少了二百多个学时。同时,将主要的专业课程按职业岗位设置,如将原《畜牧各论》课程设置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各种动物的特点,将分散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综合到一起,减少了重复的理论内容,使学生既掌握了“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2001年,该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3%,相当部分学生已成为当地的创业明星与致富能手。

学海网
  延伸就是拓展原有专业的外延空间,扩大专业适应面,形成“我离不开你,但高于你”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父子型”专业。我院将原有的护理专业改造为涉外护理,实施“1234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以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抓好两个突破(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突破原课程框架重构新课程体系),坚持三不断线(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不断线、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断线、计算机与外语能力训练不断线),实现四个扩大(从对病人的单纯护理扩大到对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从功能护理扩大到整体护理,从个人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顺应了卫生保健新理念,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培养出的毕业生能与外国患者顺畅交流,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6.5%、98.2%和97.8%。
  深化就是丰富原有专业的内涵,形成“你有我优”的“高人型”专业。这类专业往往办学历史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深化”的重点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夯实物质基础。我院的园艺专业经过近几年的较大投入,建成了总面积205亩的“三园一中心”。一是蔬菜栽培园。面积25亩,以推广良种蔬菜为主,现已建成高标准无土栽培玻璃温室1座、塑料大棚28个、洗菜亭1个,可安排蔬菜育苗、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实习实训。二是花卉苗圃园。占地50亩,有盆景园、盆花区和苗木区。盆景园面积为1800平方米,有盆景5000余盆,主要品种为榕树、三角枫、赤楠等本地树种;盆花区面积10亩,建有现代双膜充气温室1个,塑料大棚10个,常年摆有盆花5万多盆,品种达400多个;苗木区面积30亩,主要以生产当地绿化苗木为主,品种有罗汉松、杜鹃、四季桂、海桐等30多个优质树种。该园可提供育苗、盆景制作、花卉栽培技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实习实训。三是优质水果园。占地100亩,主要生产南方优质水果以及推广优质水果树苗,品种有南丰蜜橘、脐橙、香柚、大五星枇杷、金秋梨和黄花梨等。该园可提供果树育苗、苗木移栽、嫁接及高位换种与病虫害防治等实习实训。四是植物组培中心。占地30亩,建有组培大楼l栋,配有双膜充气温室1个,塑料大棚5个,具有植物新品种的组培开发能力,能提供名贵花卉、优质蔬菜、桉树、果苗等品种的组培技术实习实训。“三园一中心”的建成,为园艺专业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条件,也为农业、林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建立了窗口。近三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100%,相当部分毕业生在创业中崭露头角。不少单位还与我院提前签订用人协议,例如上海强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就与我院签订了合同,要求我院在近五年内每年提供毕业生20名以上。
  新增就是增加新的专业,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这类专业是“人无我有”的“新人型”专业。新增专业要克服两个倾向,一是因循守旧,不敢或不愿新增专业,即使原有专业已经老化,不能适应人才市场需要,为了顾及原有师资结构、教学设施等条件,也要硬撑下去;二是病急乱投医,盲目新增专业,既不经过详细的人才市场调查,也不通过科学细致的论证,更不筹措新增专业的基本条件,匆匆上马,结果是既无教学效益,也无社会效益,更无经济效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勇于创新与审慎发展相结合,既要考虑现有的办学条件,还要保证专业的基本投入,更要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调查与科学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随着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长丰猎豹汽车集团公司的迅猛发展,永州市急需一大批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于是我院新设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现已招收学生350人,且年培训学员在1500人以上,专业发展前景看好。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