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职业教育公平

试论职业教育公平

日期: 2009-1-5 21:50:08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方光罗

    摘  要: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职业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职业教育目前之所以存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不公平,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策的偏差、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管理的缺陷等。解决职业教育不公平,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政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对策建议
   
    Abstract:Fairnes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extension and reflection of educational fairnes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re must exist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nes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cial fairness.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ently exists unfairness on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starting point,educational process and educational result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policy bias,social factors,and management disabilities of the occupational institutions.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unfairnes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fairnes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increase public financial investment,optimiz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fairnes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和相同教育质量。

学海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具体涵义正如现代教育公平理论家瑞典胡森(Torsten Husen)所指出的,就个体而言,平等有三种涵义:第一,起点平等,是指个体入学机会平等。第二,过程平等,是指接受教育机会公平,进入不同渠道的机会和教育中受到的对待不应该有任何差别。第三,结果平等,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即在起点和过程平等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达到一个最低标准,进而使学业成就机会更加均等。[1]
    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和谐社会六个重要特征之一,指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为实现社会公平,党和国家在义务教育公平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接受职业教育起点的公平;学校和教师能公平对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平等的教育结果的公平。[2]实现职业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1.职业教育是规模最大的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等。接受9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有50%接受中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已占半壁江山,每年接受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数以亿计。
    2.职业教育公平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3]正如温家宝总理2005年11月7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中
明确指出的:“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问,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4]
    3.职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职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和谐社会以人民安居乐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为前提,而这些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才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任务交给职业教育,这足以证明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的公平,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也无从谈起。

    1.职业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首先,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造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区域间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存在明显差别;其次,城乡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城市职业教育资源过剩,而农村紧缺。农村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机会不仅小于城市青年,而且到城市接受职业教育要比城市青年付出更高代价,如北京市中职学校招收本市学生给予财政补贴而招收农村学生不给补贴;其三,同一层次职业教育设置不同批次录取政策造成职业教育不公平,如高职招生分为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录取,两个批次学生缴纳同样费用却接受有差异的职业教育;其四,有的职业院校由于非职业性因素而限制招收女生、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其五,职业教育的收费政策导致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失去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2.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一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国家投入不同,其教育资源差异大,学生不能接受同等办学条件和质量的职业教育,特别是现在仍然存在一无土地、二无教学设施设备、三无师资的三无职业院校,进入这些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更无公平可言;二是公共财政向重点学校倾斜造成校际办学条件的差异;三是学校背离职业教育定位而盲目举办重点班、专升本教学班,造成学校优质资源的不合理倾斜;四是有的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指导下,偏爱应试型、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甚至对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采取有辱人格的惩罚性措施;五是职业教育政策不配套,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缺乏政策支持而不能落到实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不能贯彻到底;六是职业院校内部存在的不正之风、管理不严、考试作弊、送人情分、处事不公等等。
    3.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结果不公平。入学机会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一是国家没有健全的劳动准入制度,如没有接受职业教育者能就业,而接受了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却无法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国家没有制定对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人才供给大于需求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事业单位为降低成本,压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造成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回报;三是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倾斜造成的校际教育质量差异和就业差异使得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承受不公正的待遇;四是政府有关部门推出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证书要收费但得不到社会承认,学生在物质、精神方面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五是有的单位、学校乱发文凭、从业资格证书,造成文凭贬值、证书泛滥,使得具有真才实学的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受到以假乱真的冲击等等。

    1.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是导致职业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卜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得经济和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基本满足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基础建设薄弱、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投入的大国,能够用于教育的资金实在不多,加上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有限的教育投入长期倾斜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直接导致职业教育供给不足。这是职业教育不公形成的根本原因。
    2.政策偏差是造成职业教育不公平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历来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发达地区轻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综合类和二产类职业院校轻一产类和三产类院校、重重点职业院校轻非重点职业院校的倾向。国家优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务院已经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5]一阳光决策本应“普惠”于现在办学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职业院校,使学生在职业院校中学到谋生和发展的本领,但政策实施时却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国家有关部门把实施“211”工程、培养精英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办研究型大学的思路搬到面向地区、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中,必然加剧职业教育领域的不公平。
学海网
    3.社会性因素是造成职业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一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陈腐的观念根深蒂固,鄙视职业教育、鄙视劳动的陋习尚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收入拉开,贫困阶层子女成为学校的困难生、特困生;三是国家尚未出台比较完善的劳动准入制度,没有作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待遇最低保障线的规定;四是社会经济转型以后,大量涌现的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受到利益至上的影响,消极对待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五是职业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如与实现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课程设置,对有的课程课时的刚性要求,名目繁多的评估等,既干扰了职业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4.职业教育院校管理缺陷是导致职业教育不公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一是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职业人才培养需要,能力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不能实现其目标;二是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延用中学或者传统本科的教学观念,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要点到知识要点陈述课程内容,加上实习实训不能完金到位,影响学生教育结果的公平;三是有些职业院校仍然把职业教育当作精英型教育、选拔性教育,离开教育对象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造成部分学生中途被淘汰或不能按期毕业;四是校风、教风、学风、考风不正,使学生学习的投入与回报、学业与就业不对称;五是有的职业院校乱收费,学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偷工减料。

    1.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公平。职业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指明了方向,而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短缺。应大力发展、重点发展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适度发展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要。但不管什么样的职业院校设置,都必须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必须具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办学资源。
    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文理科大学生年人均培养费为1.2~1.5万元,学生家庭实际分摊的占高校教育成本的比例为44%。[6]高职院校培养成本与本科学校大体相当。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培养成本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所测算的要求。以我院为例,2006年生均培养成本5000元,其中公共财政投入占25%,75%来自学生收费。我院2000年由中专学校升格后已办了7年高职,其学生人头经费仍按中专生年350元拨给而不按大专生年500元拨给,而且新校区建设经费全部自筹。
    4.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助力度。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里德教授曾经说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建立国防与外交,维护司法公正,提供公共产品,扶助社会弱势群众[7]。职业教育是解决人的谋生手段和基本生存需要方面的问题,应该属于公共产品之列,职业教育投入应该主要由政府承担。同时,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也是政府之责。政府应对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确保各阶层接受职业教育群体和个体接受职业教育的相对平等。
    5.切实解决招生公平问题。鉴于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淘汰性的精英教育,而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教育,应该取消一专二专招生,取消点招。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更加开放、透明、公正的政策,特别要解决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实际完不成、许多录取分数线上的考生强烈要求上学而没有机会上学的问题,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职业院校的机会,获得谋生与发展的手段,这是最重要的职业教育公平,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最重要的表现。
    6.切实优化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并建立教育政策运行公平机制是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和保障。具体来说,一要结合职业教育资源,规范职业院校名称,将职业高中、职业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中专学校统一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联合大学统一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二要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并同时给予政策或税收优惠,使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教育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三要制定劳动准入制度,使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岗位,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四要严格规范职业资格鉴定、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确保证书持有者享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待遇;五要完善高职院校评估体制与机制,实现由政府评估向中介机构评估的转变,增加评估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六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落实职业院校依法自主办学权;七要统筹解决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债务负担,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基本建设规划、审批、投资机制;八要建立和规范职业院校收费制度,完善学生助学机制,把帮助学生成长置于重要的位置。
    7.构建公平的校园环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创新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和后续发展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合理配置校内办学资源,使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享受平等的办学资源条件;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切实做到对学生的教育与评价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治理校园内的各种腐败现象,杜绝不正之风对职业院校的侵蚀和对学生的影响;完善校内资助体系和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体系,使他们的困难及时得到合理解决;构建就业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小萍,等.基于教育公平的高等教育收费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5,(9):2 6.
[2]陈如平.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08-1 8(3).
[3]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6).
[4][5]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光明日报,2005-11-14(2).   
[6] 黄晓慧,唐见兵.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平研究[J].江淮论坛,2007,(3):186.
[7]于霞.教育公平:和谐社会建设的软肋[J].理论学刊,2006,(2);7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