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日期: 2008-12-29 13:16:07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夏耘 车立娟

【摘要】  本文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情况作了回顾,对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出了“多元法”的计算机课程级别,它为学生个人需求而设计,构建了良好的学习循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出了“中医信息学”这一值得探索的新目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教学改革 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practices of computer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20 years in our country,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article makes great empha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Training Mode” . Computer course structure is multimethod. Computer cours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suit your individual needs and requirements.In the end,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hat bringing Chinese medical informatics into computer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Chinese medical informatics should be required course of computer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elf-acting study;teaching reform;discussion theaching in classroom;cooperational learn

    在中医学模式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从用人单位、中医学专家、中医学生以及其他中医学院校各个角度来审视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中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按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践是本文的核心。本文希望借助此文与同行携手共同开拓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学海网

    1 改革背景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1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1]。

    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上海及周边发达地区的生源已经在高中接触了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中医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设想。

    2 改革措施

    2.1 改变教学理念,“不教而教,不懂自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将教学过程设计成系统地、严谨地传输知识,在课堂上将知识的重点、难点讲得透彻明了,使学生当堂理解并通过课后的练习牢记教师所教的知识,学生一般无须思考、不必质疑,只能全盘接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只需要将老师讲的东西“拷贝”到脑袋中,考试时直接从脑袋中“输出”即可,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没有“发现”知识的兴趣。考试结束就清空脑袋,准备“存储”下一学期的信息,因为人脑“存储空间有限”。为了改变上述格局,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则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第一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缺少(“不懂”)什么,并激发学生获取自己所缺知识(“弄懂”)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高效获取知识的途径,最终学生自己达到学习(“自懂”)目标,并从中充分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教师“不教而教”,学生“不懂自懂”。

    2.2 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知识 “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的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全球医科院校毕业生的最低标准》对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作出如下要求: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各点:(1)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2)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3)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4)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5)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

    而在《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中也明确给出医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标准为:医学院必须有一项政策,使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领域并评估相关状况。

    医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的高标准为:师生们应当能够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取信息、治疗管理病人及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注释:(1)关于涉及使用计算机、校内外网络以及其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政策应包括协调图书馆服务。(2)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还可以是循证医学教育及为学生准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涵。

    不难看出,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未来医疗国际化的大环境和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我们的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尚未达到上述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更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并充分体现分层次、重实践、有专业方向侧重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见表1。表1 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

学海网

    2.3 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多元化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和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的局面,让课堂集中面授课变得少而精。(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在学习型社会的总背景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三因原则”,即因人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2.4 改革教学方法,构建计算机学习循环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图1 计算机学习循环2.5 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课外活动则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3 进一步改革中医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3.1 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由于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因此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3.1.1 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 如在临床专业中设置临床支持系统的系列课程;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的系列课程等。

    3.1.2 针对不同的培养层次 在本科生中开设医学信息学的基础性课程,如医学信息学导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网络、多媒体)应用基础,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理论和规范等;在研究生中进行更高层次的针对医学某一应用领域的信息 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3.2 根据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重点 参考IMIA(国际医学信息学会)等医学信息学权威机构的教学指导性意见,组织专家建立中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放射医学、卫生统计、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管理(包括医院管理)等专业的医学信息学教学体系,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等。

    3.3 设立中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中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来从事中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中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

    近代的都市病正是中医药的专长;世界人口不断老化,中医药的养生也能切合需要。所以我们应努力将中医药通过网络面向世界,让世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发扬中国的国粹。并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世界医学及现代科学的发展,将其与中医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中医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