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日期: 2010-7-20 5:47:01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医学高等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的基本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利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室 开放式 学生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起始阶段。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开放式实验课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观察实际和感觉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又是提高观察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用文字记录下实验中观察到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经过几次实验课之后,学生就会自动细心观察,主动认真记录实验中的各种变化,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开放式实验课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不仅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前,请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的名称、性能、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被毛去除等。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给药、体液采集、组织的切开缝合、各种插管、动物处死等,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巡视、指导和示范。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发现有的学生怕操作不当或失误而不愿意动手操作时,我们除了给予积极鼓励外,同时对操作进行具体指导,有时需要手把手地教。经过1、2次实验课后,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我们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课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从三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首先,在理论课之后,将实验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布置应复习的有关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实验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思维过程。其次,在实验课中恰当提问。提出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实验进度,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恰当提问,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三,试验结束后,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实验结束之后讨论的内容依实验课内容和知识特点而定。例如,动物模型复制、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实验中出现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实验新验证的理论问题、病理改变的特征等。由于讨论是以学生发言为主,可以围绕理论与实验内容各抒已见,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反复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佳利.计算机实验技术与创新思维培养[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3):96.
   [2]李丽静.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效果[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3):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