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在职业教育中设计艺术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在职业教育中设计艺术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日期: 2010-6-23 0:28:53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本文论述了艺术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培养的定位,理论和实际生产如何相结合的问题,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专业技能 设计 观念
   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一般的情况下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的训练,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视不够。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改变或发展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设计专业来说,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是急待解决和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觉、综合的创造思维方式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说职业教育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综观历史,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才导致产品制作生产的流程有了严密的分工,设计的预见性和工艺性也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经济的发展仍显得有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对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的理解仍然显得模糊。当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招生考试到学校的课程设置,设计理念和职业特点以及实践环节都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从基础素描、色彩到图案、装饰、设计,对设计意识和设计制作实践能力的重视仍显不足。教学结构中条块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专业之间的衔接与渗透、课程设置与理论教育的结构,对实践能力、职业特点的培养等方面显然缺乏。其中从某些专业方向应强化某种基础训练,但它不是本学科的最终目的。而属于技术的、工艺的、工程的、经济的,乃至深入现场、制作的实践课程却是少之又少,可见设计观念淡薄与生产环节脱钩的现象自在情理之中,关键仍是教育观念与教学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无论是以传统称谓的工艺美术,还是以艺术设计相称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与纯艺术专业相比其实践性是十分突出的。它不仅是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对设计的实践因素及其社会因素缺少足够的认识。这种实践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而是与社会生活与实际操作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的直接载体,也就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说,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知道。工科教育注重工厂实习,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那么工学院设实习工厂,医学院设附属医院是情理中的事,而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的教育纸上谈兵难道不是一种欠缺吗,事实证明这种欠缺是巨而易见的。即使是毕业设计的寥寥无几的实物作品也只是一厢情愿,很少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要的前提,至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则更是无从检验。职业教育设计艺术类的工作室、实习设施、实习场地不仅少得可怜,即使有所准备也常常形同虚设,在纸上、电脑上、教室里仍然是老师与学生表现的场所和媒介,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不脱离实践、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社会呢?这不仅是对“设计”一种误解,也是对职业特点的漠视,且不说我们的设计与现代高科技的给合差得太远,即使是一件轻工产品、服装饰品、广告招贴、产品包装和生活日用品的设计,也没能实现设计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
   就我国目前设计艺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多年来重视艺术表现,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日课程。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所以我们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究竟在多少从事相关的职业,又有多少毕业生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呢,这是从事设计艺术教育的同仁们认真地思考的问题。
   从事设计艺术的工作者,有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显然也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设计艺术并非仅仅是有样稿设计就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它需要设计者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熟悉生产的流程和环节,了解市场和消费,并且符合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设计艺术来讲,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仅仅完成了其中的一道工序,设计观念的形成也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如果设计人员不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生产,很少了解人们的生活力式,不熟悉市场和消费信息,那么其设计只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而己。这种不接触实际,不接触现实生活的观念,其实还是绘画艺术占据了主导思想所致,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倾向是根深蒂固的,缺少对艺术与技术并置的专业性认同。如果我们把本科教育确立为培养设计艺术家,那么高职教学则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师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这种定位似乎更适合中国的现实。如果培养的专门人才不能适应从事相应的设计工作,我们就应及时检查或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学科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其实有些专业需要基础研究层次的人才,有些专业则适合应用性专业人才和技能性较强的专门人才,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所培养的对象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设计艺术的相关专业大部分是在应用性的层面上发展,当然有的专业方向需要更高一些,总之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布局。教育的层次划分是根据专业的属性而定的,若盲目求高,应用性的专业谁办,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谁来培养呢,如果都在追求所谓的高层次发展,就会顾此失彼,其实仍缺乏对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总体把握。设计艺术院校与普通美术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差别在于,美术院校是培养艺术家、画家或是普及美术工作者的摇篮,而工艺美术、设计艺术院校应培养艺术与技术升学的专业设计人才,既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但我们几十年形成的教育模式,使美术教学、师范美术教学与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教育拉不开距离,人们已习惯沿用美术教学的路子,或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发展,长此以往不可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所需的设计艺术的专门人才。所以我们要在设计教学中要把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范景中.贡布里希论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2).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