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由《都江堰》课堂讨论引发的对中职学生思想动态的思考

由《都江堰》课堂讨论引发的对中职学生思想动态的思考

日期: 2010-7-2 4:33:01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思想动态 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在《都江堰》课堂上关于“做官当作何样的官?”的探讨进行分析,得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的一些动态,引发对他们的教育思考,从而提出教育的设想与对策。
   1《都江堰》课堂讨论体现的中职学生思想动态特征
   《都江堰》是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名篇,被收录到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历史之思中。文章在让我们领略都江堰山水风光的同时,赞颂了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父子的业绩和精神人格,反思了民族文化中两种不同的为官之道。笔者上课的班级是中职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在十六岁左右。为了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上课之后笔者设置了一个讨论问题:以李冰秦侩为例.做官当作何样的官?让同学们自行探讨。学生探讨结果如下:
   大多数同学表示如果是别人做官,希望别人做李冰一样的官,如果是自己做官,希望自己做秦侩一样的官。只有少数部分同学坚持自己做官要做李冰一样的官。
   下面将从这个探讨结果来分析一下笔者所教授的中职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征。
   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知道一分为二:自己做官做秦侩;别人做官做李冰。表面看起来是充分应用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方法,其实质上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里的种种“毒瘤”。
   李冰何许人也?在他身上体现了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官,是秦灭蜀国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第二重身份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第三重身份是民,身先士卒,手握长镉,战斗在水利修建的一线。像这种“三合一”式的特殊官员,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很难一见的。作为一个官员在李冰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贴近苍生的为官之道。
   做李冰一样的官必须做到以下四项达标:
   第一,恪尽职守,急朝廷,社会所急,满足当地人民所需,保一方人民经济稳定和身家平安;
   第二,做事讲求科学,不以身份之高而刚愎自用,凡事依其规律行事;
   第三,能吃苦耐劳,做好实干、苦干的准备,随时准备在行动上等同于民;
   第四,讲求奉献,重义轻利,把喝香的吃辣的置之脑后,也别去想什么“书中自有千钟黍,书中自有黄金屋”。
   李冰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做官当做李冰一样的官。
   秦侩何许人也?他也有两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南宋权奸:曾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分裂主张,在任宰相十八年期间,独揽朝政,排除异已,大兴文字狱;第二重身份是金朝的走狗,利用职权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签订屈辱的和约,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
   做秦侩一样的官也需要以下两项达标:首先,脸皮要厚,而且要厚比城墙,不仅要在生前能够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死后还要能承担起世人的千古唾骂;其次,心要够黑,利要够贪,要能置举国苍生而不顾,只扫门前j尺雪,对家破人亡视而不见,赢得十万雪花银。可以说,秦侩是民族的叛贼,是社稷江山的蛀虫。因此,他成为受世人唾骂的千古罪人。秦侩应该是官场上的败类和反面典型。
   综上所述,对比李冰和秦侩,做官当做李冰一样的官。学生知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区别呢?应该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还知道百姓和国家都需要李冰这样的官员。因为他们希望别人做官做李冰之流的官。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在假设自己做官的时候还要选择做“秦侩”呢?因为做李冰可为百姓苍生造福,但对自己除了留名青史没有任何益处,一生清贫不说,还要手握长锸奔波于江河湖泊受日晒雨淋之苦。但做秦侩就不一样了,他虽然也做过俘虏但马上就“识时务”的投降了。终其一生,手握大权,官至宰相,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想杀谁就杀谁。他也在历史名册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可谓是“名利双收”。因为或许,如果秦侩不变节,他可能只是史书上记载的一笔:此人因抗金,被金人掳后杀害。再久远点,人们也就忘记了有这么一个人在,难道他当年就知道:既然不能名垂青史,就要遗臭万年?!可叹的是,这种想法在年轻人当中还有盛行之趋势。
   综上所述,探讨结果分析表明我所教授的中职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特征:素质参差不齐与总体素质较低;大多数学生思想方面存在较多的“毒瘤”:自私自利的思想很严重,拈轻怕重,重利轻义,重享受轻奉献,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没有荣辱尺度在心中,缺乏应有的羞耻心。
   以上分析虽然只是针对所教授的中职学生所做的一个片面分析,但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也可看出中职学生思想动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对中职学生以上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而且大都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好或者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不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来学校混日子的,所以经常进出网吧和游戏室,跟一些不务正业的青年打交道,思想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有的学生受家庭的影响也很大。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数是计划生育之下的家庭“稀有产物”,物以稀为贵,所以很多父母对子女非常娇惯;还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给孩子提供物质方面的享受,至于孩子的教育和思想则很少过问;逐年上升的父母离婚率也是导致孩子思想出现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以上所述的很多“小皇帝”,“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不仅学习成绩差,也十分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总之,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是最具可塑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很不够,最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
   3转化中职学生思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依托,所以转化中职学生思想问题应该是一项“三合一”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效配合。
   3.1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俗话说“根正则苗红”,必须让孩子的根在家庭这块最基本的土壤长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首先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言语和行动来影响孩子,灌输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品德观念。丢掉溺爱的念头,从行动上锻造孩子,从小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让孩子尊老爱幼,讲礼貌,尊重他人,要有同情心。让孩子养成艰苦朴素,不随便挥霍的好生活习惯。让孩子懂得“有容乃大”和“理解万岁”的真正涵义,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2让孩子有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个大染缸,能把孩子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果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我们社会规范和要求的孩子,那我们就必须还孩子一个相对洁净的社会大环境。首先,必须净化图书和音像市场,对那些牟取暴利而不顾社会消极影响的不法分子要严格的惩治;其次,必须严格监控网吧,严格禁止未满十八岁青少年进入营业性网吧,加强网站的“绿色”和“环保”。再次,要多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弘扬社会正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等基本的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形式不一的群众性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自觉用“八荣八耻”来衡量自己的良好社会风气。
   3-3让孩子在学校中健康的成长和成材
   学校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材的重要栖息地,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思想毒瘤,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主动找学生谈心,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找出主观和客观方面的不足,逐一解决,重新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健康成长。整个学校应该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高效,实用的工作网络。利用各种不同的载体,多管齐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同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全民族的大事,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只有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拔除思想里的毒瘤,才能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使其没有产生和蔓延的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