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改进型战伤等级标识”在检伤分类中的应用

改进型战伤等级标识”在检伤分类中的应用

日期: 2010-7-19 4:07:02 浏览: 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关键词】 改进型战伤等级标识; 检伤分类; 培训
   批量伤通常指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4人次以上的伤员[1]。现代高技术战争具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双重特点[2],由此决定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卫生减员的特点,一是减员总数减少,在点打击现场瞬间会发生大批量伤员;二是多维空间作战,伤员分布、流向不规则;三是武器弹药杀伤力强,重伤比例增高,主要以炸伤、挤压伤、烧伤等为主,伤类复杂;四是受战场综合因素影响,精神损伤人员增多[3]。因此,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大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与紧急救治,对保存部队战斗力、降低伤死率和伤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野战医疗队结合现行的伤票、分类标志物(伤标、分类牌)以及国内外多种分类方法,自行设计了“改进型战伤等级标识”(以下简称为“标识”),经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试用,证明此标识方法方便、实用、高效,适于推广应用。
   1 分类依据与方法
   根据我国2007年新军标《战伤分类及判断准则》[4],将伤部、伤因、伤型、伤势依次描述,基本能实现对受伤部位、损伤性质、特点与程度等特点和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
   1.1 伤部 分为头部、面部、颈部、胸(背)部、腹(腰)部及骨盆(会阴)、脊柱脊髓、上肢、下肢、内脏及多发伤,共计10个部分。
   1.2 伤因 按照武器的致伤因素分为炸伤、枪弹伤、刃器伤、挤压伤、冲击伤、撞击伤、烧伤、冻伤、毒剂伤、电离辐射损伤、生物武器伤、激光损伤、微波损伤、其他和复合伤等。
   1.3 伤型 分为贯通伤、穿透伤、盲管伤、切线伤、皮肤及软组织伤(擦伤、挫伤、撕裂伤、撕脱伤)、骨折、断肢和断指(趾)及其他。
   1.4 伤势 分成4类,即轻伤、中度伤、重伤和危重伤。不同伤势的伤员按“重伤—紧急处置;中度伤—优先处置;轻伤—常规处置;危重伤—期待处置”的顺序进行处置。
   2 标识的使用与示例
   2.1 标识的使用 “标识”为圆形标识,材料为防水彩色亚光面覆膜胶贴纸,中间印正反面人形,顶端有红、黑、白、蓝、黄色的5面小旗,人形上方留一长方形空白,用于作简单记录。标识最下方为救治机构的名称。一套4张,分为黑、红、黄、绿4种颜色。
   2.1.1 颜色 标识的颜色代表伤势,黑色为危重伤,红色为重伤,黄色为中度伤,绿色为轻伤。依据此标识伤员处置的次序为“红色→黄色→绿色→黑色”。
   2.1.2 伤部 在正反人形相应部位划圈代表伤部。
   2.1.3 伤标 在相应颜色小旗下划勾代表伤标,红色代表出血,白色代表骨折,黑色代表传染病,蓝色代表放射性沾染,黄色代表军用毒剂染毒。
   2.1.4 空白记录内容 留白处记录内容依次为“阿拉伯数字—大写英文字母—简单汉字说明”,阿拉伯数字代表伤员序号(在本级救治机构该伤员一直使用此序号,并与其伤票中的姓名相对应);英文字母代表处理意见,共8种:S代表手术,K代表抗休克,H代表紧急后送,XX代表洗消,Q代表期待处置,L代表留治,X代表“X”线检查,B代表B超检查;简单汉字说明伤因或伤型。
   2.1.5 特殊情况说明 骨折伤员在人形相应部位写Z,“Z hh:mm”表示骨折已固定及固定时间(几时几分);X表示出血,“X hh:mm”表示出血、使用止血带及时间(几时几分)。
   2.1.6 固定方法 直接揭去标识背后的胶贴粘在伤员左前胸衣兜上;使用别针或钉书钉钉在伤员衣兜上则更加牢固;还可在标识和军装左前胸衣兜外装上按扣,则牢固且方便。如伤员服装已破损不能粘贴,可直接贴在伤员身体明显部位或用记号笔将标识所描述的信息直接写在伤员身上。
   2.2 示例 如1张红色标识,人形图圈头部;红、白色小旗下划勾,顶端白色框内写着“20—S—枪弹—穿透”字样;右上肢上画Z,旁边写15:07;左下肢上画X,旁边写15:02。此标识描述的信息为:伤员序号20;出血、骨折;伤势为重伤;伤部为颅脑;伤因为枪弹伤;伤型为穿透伤。处置意见为紧急手术。右上肢骨折已固定,固定时间15:07;左下肢有出血,用止血带时间为15:02。
   3 标识的优点
   在现行分类条件下,一个伤员到达不同级别的救治机构,检伤分类人员和救治人员都要先查看伤票,核对伤员姓名,了解伤票上所记录的伤病情况以及上一救治机构所做的处置,然后才能开展本级救治机构的工作。另外,一个重伤员身上可能会挂着几个不同的标志物,如“骨折”、“出血”的伤标,“手术”、“抗休克”、“重伤”等分类牌。检伤分类人员在检伤后还要选择不同的标志物逐一挂在伤员身上,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该“标识”科学、简明和实用,伤员的各种状况一目了然,可减少不必要的询问,及时准确地将伤员送往相应组室,检伤分类人员在伤员“伤势+伤部+伤因+伤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稍加具体描述即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伤临床诊断,既能较全面地反映战伤的性质、状况与特点,又可满足战伤早期诊断、急救、后送和治疗需要。
   经在检伤分类培训、综合演练及执行任务中的试用,证明“改进型战伤等级标识”方便、实用,既能较全面地反映战伤的性质、状况与特点,又可满足战伤早期诊断、急救、后送和治疗的需要,适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蔡友娟,彭爱红,梅松春,等.手术室批量伤员的救治.中原医刊,2006,33(16):4344.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112.
   3 李建华.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军队卫生现代化的发展.解放军卫勤杂志,2004,6(6):323327.
   4 周继红,朱佩芳,杨志焕,等.战伤定义与分类.人民军医,2008,51(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