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初赛实验基本原理笔试卷
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邀请赛暨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实验基本原理笔试卷
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邀请赛暨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综合实验任务书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在测量圆形拉伸试样原始横截面直径时,( )
A. 应在标距的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选用其算术平均值
B. 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分别取其算术平
均值,然后选用三处测得直径的最小值
C. 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分别取其算术平
均值,然后选用三处测得直径的中间值
D. 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分别取其算术平
均值,然后选用三处测得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2. 图示铸铁扭转试样,其扭转破坏断面为( )
A.2-2纵截面 B.1-1螺旋面
C.4-4横截面 D.3-3螺旋面
3. 图示拉伸试样的断后标距( )
A. B.C. D.
4. 在做低碳钢压缩实验时,试样会呈现出明显的鼓状,这是由于( )
A. 正应力的作用 B. 切应力的作用
C. 正应力与切应力的综合作用 D. 试样上下端面所受摩擦力的作用
5. 在做梁的纯弯曲实验时,应采用增量法进行逐级等量加载。在下列四个有关表
述中,( )是不正确的
A. 采用增量法加载,可以消除初始状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B. 采用增量法加载,可以消除测试系统的系统误差
C. 采用增量法加载,可以消除梁的自重的影响
D. 采用增量法加载,可以保证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6. 在低碳钢扭转试验中,根据公式确定的抗扭强度( )。式中为
试样扭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扭矩、为试样的抗扭截面系数。
A. 要比材料真实的抗扭强度高
B. 要比材料真实的抗扭强度低
C. 就是材料真实的抗扭强度
D. 可能比材料真实的抗扭强度高,也可能比材料真实的抗扭强度低,不一定
一、判断题(对划“√”,错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屈服点是指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
2. 在金属拉伸试验中,如试样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原始标距
的时,则必须采用断口移中的移位法来测量断后标距( )
3. 根据国标《GB 7314-87 金属压缩试验方法》的规定,在采用圆柱体试样进行低碳
钢压缩试验时,试样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应为( )
4. 在金属拉伸试验中,若试验后试样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颈缩,则试验结果无效,
应重做试验。( )
5. 在电测试验中,如果应变仪的灵敏系数小于测点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则应变仪的读
数应变小于测点的真实应变。( )
二、单选题(每个选择3分,共15分)
1. 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材料的名义屈服
极限约为( )
A.B.C.D.
当应力时,材料相
应的塑性应变约为( )
A. B.
C. D.
2. 根据国标《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测量标记试样原始标距时,
应精确到标称标距的( )
A. B. C. D.
3.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测定金属常温力学性能的试验应在室温下进行,所谓室温是指(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