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议职教学生感性素质的培育

浅议职教学生感性素质的培育

日期: 2009-1-2 1:23:24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毅

摘要  本文仅就实践教学中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感性素质  培育  职业教育
    
办好职业技术学院,是关乎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这一重大举措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在普通高校各种资源优势均已尽占的条件下,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仅就实践教学中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提出如下窥见。??
一、就感觉而论,人与动物是为同类??
然而此类事实却成了人类隐痛,因为这些事实意味着人类将失去至尊之地位而与一般动物如同。

学海网
因此,在人的心地深处有一个难以自觉的去动物的“去感性情节”。此情节不可避免的产生着神话般的妄想冲动。如柏拉图就现象出了一个比感性更为真实,因而也就高级的多的“理式世界”。人唯在此“理式世界”中,至少也应在其光辉下,获得人理应有的至尊地位。人生的终极意义唯见于努力摆脱感性之纷扰而升入纯粹而又高贵的“理想国”。照此理路,西方曾经历了泯灭人性的黑暗的中世纪。此后,人的感性虽经人文主义者的大力倡导。但“去感性情节”使感性中人的意味始终被遮蔽着,仅存动物本能,甚至于等同于性欲之狭义。此谬直至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将人的感性活动视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在此实践观中,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内在联系被首次揭示,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仅见两者对立而未见其联系之偏见,也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各自的意义得以充分而真切的显现。因为,在实践的世界中,一方面理性的感性根源被揭示,另一方面感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如动物同等的本能活动,即生殖生存活动,而是“积淀”着理性内容的人的实践活动,而感官,正如马克思在《哲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五官是世界历史的成果”。经过长期的“人化”的历史所形成的感官,已远非狭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性质,增附了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从而生成了人的感官。因此,眼睛才变成了人的眼睛,耳朵也变成了人的耳朵,连情欲也升华为爱情。总之,在实践中,人的感官在不断生成着,获得了人的本质规定性,个人的感觉不再是一般抽象的感觉了。??
基于上述,我们就应自觉克服“去动物情节”,还人的感觉以本来面目,在实践教学中自觉的培养学生的感觉,保证职业教育的特有目标实现。??
二、职业技术教育即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教学目标,就必须格外注意对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因为,这是一名高级技术工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在对知识的学习方面。当今已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年代,而是技术更新不断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条件下的技术工人,必须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而知识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结构将前人、他人的知识同化或顺应而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结构又往往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活动。尤其是游戏中发生发展而来得。如我们一般的时空观念等。即使是知识结构顺应新知识时,人们也往往会借助感性抽象乃至于操作动作来掌握新知识。如诗人在表达某种独特的思想情绪往往凭抽象而喻示。??
其次,是知识的目的方面。任何知识都是为达成时间的目的,而实践是离不开人的感觉系统的整体发挥。椐有关记载,译名有经验的磨工,能分辨出0.0005毫米的空隙,而一般人则只能达到0.1毫米的分辨力。还有车工、钳工、锻工等诸如此类,在一般人看来有点神乎其神的感觉枚不胜举。而此等超乎寻常的感觉能力,或单一感觉的敏锐程度,如手感;或各种感觉器官的协调上,如吴道子可同时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或各种感觉间彼此贯通的所谓“通感”,如视听觉之间。均是一名优秀技工必备的感觉素质能力。??
最后,是一个技工必须具备的对感觉的体悟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原因正如《庄子》中轮扁所说,许多细微的感觉是“口不能言的东西”,唯靠当事人细细的体味,其修行方可达成。这其中必须对自己如影随从的感觉有一个自觉,不为书本的知识与工作对象所累,自觉到习以为常,日闲而不察的感觉存在。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性”中对自己感觉的体悟力吧。一名技术工人唯有能保持对自己感觉的自觉的“悟性”,始方达成对自己感觉的驾驭。??
学海网
三、然而,倘要达成高职学院的即定培养目标,即培养合格的的高级技术工人,就必须了解到当代学生曾经的感觉遇到了什么???
首先,是当代学生遇到现代生活方式。诸如电视、MTV、广告与网络游戏等现代生活元素对人的感觉的“地毯式轰炸”。虽然上述诸元素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感性色彩,增强了感觉“刺激”娱乐,也改变了“感觉化情节”对感觉否定的取向,但是,同时又使人们的感觉遭到了空前的平面化、碎片化、虚拟化和非个性化的冲击。如电视将人的丰富而多样的感觉形式被抽象化为视觉,而网络游戏却将感觉平面化为视觉加手指的触觉。如果说此前的“去感觉化情结”是从感觉外部压迫人的感性领地,那么,现代生活的诸多元素却是从感觉内部瓦解着感觉是一种彻底的感觉虚无化。而我们的学生恰恰是在这种现代化生活元素喧嚣中出生成长起来的。不仅如此,就连他的父辈,包括实施教育者又有几个能在令人目盲耳聋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于是乎对于高职学院而言,如何在业已碎片化的感觉世界上构建一个完整的感觉结构系统,还学生一个真实而个性化的感觉世界,不仅仅关乎一个高级技工,更关乎我们自己,乃至于人类的生存。??
其次,是我们的教育在学感性素质培养的严重缺失。儿童在感觉基础的培养黄金期便遭受到揠苗助长的教育。意识赖以存在的感性基础,本应在与大自然、小伙伴为友为师中构建感觉系统的游戏,却被大量的被成人认定为对日后应试有益的学习所充斥。这种感觉能力的缺失教育在儿童入学后不仅没有得到修补,相反进一步恶化。如好学生的标准被认为单纯的考试成绩是否优秀,尤其是主课成绩。许多重点高中在录取新生时,就连不及主课30%的加分也要格外的去除。如此,在极力去感觉化的教育下培养的学生,由于其意识结构的感性因素的基础的缺失,致使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在实践中正常发挥。此等情形对于高级技工是一种致命的缺失。因而对于高职技术学院的教学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当然,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感性素质予以培养,无论就自己的教育目标,还是人类自己的完善意识是显而易见地深远。??
总之,培养学生的感性素质,就学生的现状而言,困难是很多的,更何况感觉往往有着极为浓厚的个人色彩,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所以,缺乏一般知识的澄明性。然而,既然我们已知感性素质关乎到高级技工的培养,更关乎人的生存,教师的良知就不允许我们因为困难而回避。为此,笔者认为职业学院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该加强感觉的理论研究,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有关的科学指导。??
2、应该将感觉能力纳入到学生培养目标中。??
3、加强有关的师资培训,尤其是实习教师在有关方面的知识培训。??
4、体育课达标中在体力的基础上,增加培养韵律感、节奏感、感官动作协调性。??
5、增加第二课堂或选修中的美育课。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