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当前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对策

关于当前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对策

日期: 2010-8-8 3:13:59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 道德社会化 德育
   论文摘要:道德社会化是高职生社会化的核心问题。当代高职生道德社会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高职生的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 困难程度。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德育的合力机制,是推进高职生道德社会化 的重要对策。
   一般而言,道德社会化可以理解为道德主体将特定社会所 肯定的道德准则 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 ,形成合乎社 会要 求的道德行为 的过程。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则是高职生在 与社会的道德互动中,通过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过程。特定社会总是希望把高职生培养 成为符合其主导价值观,能实现其道德目标的一代公民。因此 ,道德社会化问题是高职生社会化的核心问题 。
   一、 当前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1.缺少 系统的道德知识 ,道德认知 水平相对低下。高职生是社会变化较为敏感的群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他们在成才奋斗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轻视了良好品德的养成,重才而轻德 。似乎市场经济的机制 中知识和能力才是硬指标 ,理想和道德都是空话。因此,一部分高职生忽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习,忽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 习和对世界上其他民族优良道德思想和文化传 统的学 习,结果导致其道 德基础理论知识贫乏 ,道德观念容易变化,道德判断不够准确和客观。对于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有道德需求、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等基本知识没有系统、完整的认知。他们关于道德的知识很零散,有些高职生甚至以非道德乃至反道德为时尚。这最终造成了当今高职生高学历和 低道德水平的反差 ,出现 了一些有才无德的歪才。这也是近年来高职生道德失范、违法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讲信修睦,谦逊礼让,向往人际和谐。但在实际行动中,多数人抱着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 ,个别同学甚至自私自利,以邻为壑。尽管几乎每名高职生不无例外地都要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 ,却仍有学生赞成 “人的本质是 自私”的观点;对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太认同。在他 们看来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就是相互利用”,更有学生认为 “人与人就是相互竞争 不择 手段 ”。显然 ,没有正确 的道德认知当然无法进一步完成道德社会化。
   2.缺少 坚定的道德信念支撑 ,在道德情感上比较淡漠。近年来党员干部存在的腐败现象、封建文化的沉渣泛起、西方腐朽文化观念的渗透,使学校正面教 育与社会现实之 间形成反差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些不 良风气,如以权谋私、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 ,尤其是关系到高职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看到考试作弊的同学得到了奖学金 ,看到毕业时找 门路、送 礼的才能找到好工作时 ,给高职生造成了思想 困惑 ,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道德观念的确立 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使一些高职生斗志涣散、消极悲观 ,导致其思想和信念的失落 。没有坚定的道德信 念作支撑以及道德情感上 的淡漠致使高职生无法正确完成道德社会化 。
   3.道德 自我约束 力较小,在道德意志上显得软弱。高职生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如果缺乏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他们 自我控制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就较弱 ,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 ,在物欲和外力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以致丧失应有的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甚至连最起码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难以遵循。道德意志上的弱化使得高职生无法坚定地完成道德社会化 。
   4.道德认知未能外化为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知行脱节。就目前而言,高职生在现实中的道德行为能力相对较弱,即他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致。例如:谈到考试舞弊,几乎人人痛恨,可一到考试,却总有人干那令人痛恨的事 ;谈到社会责任感,大家都情绪激 昂,可一到毕业,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另外,据调查,在个人和国家利益问题上 ,高职生在价值观念上认同国家利益的道德评价标准 ,但在实际行为的选择上又认同个人利益或个人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知”与 “行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高职生对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你认为应该……,而实 际上你会……”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有很多人认为应该 “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而实际上会以 “集体、国家利益为先”的只有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选择了 “视情况而定”,也有少部分人选择了 “以个人利益为先”。这表明了高职生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 ,也表现 出高职生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困惑和矛盾。道德实践上的知行脱节必然使高职生道德社会化中断。
   二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德育合力机制,促进高职生道德社会化
   1.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德育阵地合 力机制。高职院校德育的阵地有三个:一是学校 ,二是家庭 ,三是社会。在以往的工作 中,虽然家庭和社会也发挥 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人们对它们的重视程度、具体措施和工作力度都明显不足 ,合力作用尚未真正形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德育合力机制,应该做到 :首先 ,协调好学校与社区教育机构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应制定规章制度,统一要求,落实任务,定期交流经验,要求各方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对培养教育高职生尽职尽责。社区教育机构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高职生道德社会化要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协调好学校与该机构的关系 ,利用社区教育机构的独特优势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其次,协调好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联系学生家庭的有效途径。家长委员会要有健全的组织和常设机构,要有活动章程、工作计划和任务 ,要有例会制度。只有这样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2.建立健全 高职院校德育施教主体合力机制。我们历来倡导的高职院校德育机制都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然而,在实际工作 中,由于主客观种种原因,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得 并不理想。高职院校德育主管部门之外的机关、单位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投人高职生德育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甚至有的是有名无实无所作为。因此,应大力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使其形成合力。一要明确 “党委统一领导”的领导机制。二要党政齐抓共管 ;三要特别强调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 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四要特 别强调高职 生 自我教育 的作用 。
   3.建立健 全高职院校德 育载体合 力机制 。高职院校德育主要有课堂教学载体、课外活动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管理工作载体和传播媒介载体。高职院校德育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必须使各种载体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机制。第一,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 中最经常 、最重要的活动,是向高职生传导主导道德文化的重要渠道。第二,课外活动载体。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应结合 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策划设计和组 织开展各种道德 实践活动。第三 ,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对于高职生道德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思想上 ,有导 向和凝聚作用 ;在道德文化上有扬弃和创造作用;在道德行为上 ,有约束和感染作用;在道德情感上,有陶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对于高职生道德社会化的作用,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高职生接受教育 ,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高职生。第四,管理工作载体 。高职院校德育管理载体就是寓高职 院校德育 内容于管理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 、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规范和协调高职生的行为,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五,传播媒介载体。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四大媒体凭借现代科技随时随地都能把大量道德信息传播给高职生 ,这对于高职院校德育来说,既是有利的条件,又是严峻的挑战。传播媒介对于高职生的影响作用比普通人更为突出和强烈,这不仅是因为高职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运用现代科技工具的能力 ,而且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每天都会从传媒当中获取大量道德信息。但是,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还比较差,我们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宣传栏、板报等舆论阵地为高职院校德育服务,尤其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这个新阵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