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刍议“差距”学生的转化

刍议“差距”学生的转化

日期: 2006-11-20 14:29:08 浏览: 12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四川省大英中学 邓昊

差距学生,顾名思义,是指在思想表现和学业成绩有较大差距的学生(有的又称为”问题学生”,用“问题”称学生,在情感上,学生不易接受。将“问题”改为“差距”,这样更中性,更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易于接受,承认差距,才能缩短差距,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而这种学生在普通班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对差距学生的转化,就成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转化差距学生应当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点燃他们自尊自重的火焰,增强他们自主自强的信心,带给他们上进的希望和力量,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从而取得缩短差距,改变现状,变差距为优势的效果。
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当如何针对差距学生的现状,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呢?这是值得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差距学生的转化工作应从如下一些方面着手。
首先,沟通理解,尊重信任。
尊重信任,才能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尊重信任学生,师生才可能对话交流,教育者也才能弄清差距生的情感、愿望、理想与追求,以及他们产生差距的原因。
作为学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不能被人信任与尊重。差距生也不例外,他们最感伤心恼火的是简单粗暴,不问青红皂白的横加指责。不少学生常常因此而自暴自弃,或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产生抵触、厌恶、叛逆心理,让教育者心烦头疼。所以尊重信任,是销铄师生隔膜的碳火,是驱除差距生内心阴影的阳光,是沟通理解的桥梁。
其次,摸清情由,下药对症。
差距生产生差距的原因多种多样,教育者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寻根探源,以便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改掉错误,扬起学习先进、积极上进的风帆。
有的是因性格内向,离群索居,自我内心闭锁,造成自卑而产生差距,对此则要引导、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清除自卑心理;有的因性情倔强,造成狂妄自傲,沾染上不良习气,对此则要割断恶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沟通配合,共谋转化之策;对因情感障碍造成差距的,就要激发其道德情感,动之以情,使之转移到正确健康的情感上来;对言行不一的,则要从“行”入手,导之以行;对因缺乏持久性而造成差距的,就要从锻炼意志入手,使其持之以恒;对因认识错误造成差距的,就从提高认识上下工夫,晓之以理。。。。。。这样对差距生的教育,分清层次差别,不要随便上纲上线,轻易拔高。动不动就什么思想落后,觉悟低,屡教不改之类的话应该休息,代之以是非分明,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第三,适度要求,激起自尊。
对差距学生的转化,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对他们提出严格而适度的要求,每次要求都能通过努力而完成。这样依次渐进,让他们体会到这要求本身就包含着教育者滚烫的心,真诚的爱,也是对他们尊重的具体体现,从而激起他们的自尊感自强心。因此,对差距生或者犯有缺点甚至错误的学生,在批评惩戒的同时,还应该提出适合他们各自情况的不同要求,使之改邪归正,不要轻易推出校门。作为学生,不可能有处心积虑而自甘落后的,他们一旦获得老师的认可或者同学的信任,就会倍加珍惜,爆发出巨大的内能,告别过去,重塑自我在群体中的形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出成绩,弥补过失,做真善美的新人。
第四,不翻旧帐,适时鼓励。
在差距生的眼里,信任与否的一个要标志就是教育者是否戴滤色眼镜看人。如果老是翻旧帐,看不到差距生在向缩短差距方面的变化趋势,他们便会产生死猪不怕滚水烫的消极抵抗情绪,很不利于转化工作的进行。正确的做法是,对差距生该批评的批评,该奖励的奖励,并且鼓励适时,绝不彰恶隐善,应尽力鼓励其改错上进,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者关怀的温暖,不然,那种用楼梯帐似的秋后算帐的方式来做差距学生的思想工作,必然弄巧成拙,会扼杀其活泼生机,泯灭其进去希望,毁掉其未来前途。
第五,看到亮点,不戳伤痕。
转化差距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尽量发现他们思想的火花、言行闪光的亮点,随时随地以诚相待,给予新的信任与尊重,从而唤起新的希望,鼓起新的勇气,举起进取的旗帜。教育者应尽可能避免揭痛处,戳伤疤,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第六,持之以恒,切忌速成。
造成差距生的原因复杂,可谓冰冻三尺。因而其转化工作也是极为艰难和缓慢的。俗话说,病去如抽丝。要让差距生一下子改掉所有不好的东西,而进入先进行列,是不切实际的。教育者对此切忌一蹴而就。差距生在转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应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社会生活的复杂,也许五天的正面引导会被三分钟的负面影响替代,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沉得住气,要不瘟不火,不要简单粗暴、恶语相加,更不要怒其不争,而弃之不管,听其自便。否则就会使花在辛苦转化工作上的心血付诸东流。对差距生不要恨铁不成钢,实际朽木也可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差距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这一繁复而重大的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要针对差距生出现的新特点施教,以期取得希望的效果,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