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期: 2006-11-7 22:33:25 浏览: 12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信息技术课是近两年新开设的课程,其作用日益重要,并已成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那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教师工作的主体。实施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以展,以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创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的时空。
1、教学目标要突出个性、注重需要。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定,不可强求统一,而且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修订目标,使教学目标更切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地确立学习目标。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关键处质疑,梳理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定向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过程要留有空间、注重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为主标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学习活动。①设计有一定思维空间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留有充分合理的学习空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②善于提供各种帮助,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如看书、自学、查资料等。
3、教学形式要整合优化、注重情趣。
教学形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教学活动形式,另一方面指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相关因素很多,它涉及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及培养,涉及学生情感基础等,教学活动形式的整合优化就是根据学习活动过程的相关因素的相互联系,选择出具有综合性的,思维间距大,有情趣的、有拓展性的最优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对Internet这一词语,感到既陌生又好奇;讲到Internet上网友都称为“网虫”,称计算机高手们为“大虾”(大侠),网络中电子邮件被称为“伊妹儿”(E-mail)等,从而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记住了网络。接着又讲述了一些网上的小故事:如可在网上圆留学梦,可上网攻读美国学位,可以在网上听广播、看影视、聊天、下棋、网上收藏、网上看球、网上购物、网上旅游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再引入正题,介绍网络的分类、作用等。有了因特网的知识作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就变得轻松多了。
二、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使教学氛围活泼生动。例如:利用教学软件,使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活泼生动。由于练指法的内容比较枯燥、烦琐、讲解晦涩难懂,要活跃课堂气氛,可采用微机指法练习的金山打字通、弹指神功、TT软件等供学生们练习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引用实例,使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采用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接触机器开始,用实物对照介绍计算机各部件及使用方法,引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逐渐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助手。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时,由浅入深,从比较直观易懂的应用软件入手,掌握存取文件,排版等有关知识, 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生活中。写作文、做计划、做表格、画画、做节日卡、保存自己有用的图片、文章、巩固汉字输入法等。在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开始教程序设计语言。另外还可以把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内容上,例如计算平均分、总成绩、排名次等问题,如编个程序计算,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运用计算机给自己在生活上、学习上带来的方便,对自己学习计算机充满信心,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教知识的同时教思路、教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的、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适当的把教材内容融于问题当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思考、摸索、分组讨论、总结积累经验。在课堂上给他们布置上机的设计作业,让他们根据某个主题自己进行设计、排版、编辑。学生上机时,老师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并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由“学生——老师——学生”,“学生——机器——学生”,“问题——解决——新问题——新解决”不断循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思路、方法。
4、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课外活动可开设程序设计、电子报设计、网页制作、CAI小软件、中英文打字等。老师在适当时候加以鼓励表扬,把他们好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让大家欣赏、借鉴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和保持。
三、 合作学习,自主探讨。
为学生为本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适应、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学生合作探讨。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发表自己的感受,充分体现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合作探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探讨,他们就能互相得到启发,就能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要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一是要构建自主探讨学习的课堂结构模式。例如“创设情景---启迪自学---质疑解疑---综合提高”的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指点迷津---激发创造---发展个性”的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诱导自学---尝试释疑---精讲精练---评价提高”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渗透联想---比较选择---领悟迁移---内化创新”的选择创新教学模式;“激情引趣---互动交流---分层推进---评价发展”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还学生自主的空间。二是要让学生活起来。首先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课堂允许一问多见解,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奇谈怪论。其次让学生的嘴活起来:课堂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敢说、会说,发展口才,培养创新思维。再次让学生的身手活起来:课堂上多让学生操作,使学生感同身受,动静结合。如此做来,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自主意识、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也会更爱课堂,更爱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讨,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加快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