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日期: 2010-2-23 19:27:1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面临着从少年向青年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不仅身体在迅速发育成长,而且心理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心理健康问题将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对其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此,我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引起的。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4、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5、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的学校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软任务,只要防止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差不多。有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别教育,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教育。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的学习。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学校心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组织协调性差,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之中,缺乏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
   2、 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上几节心理课,也不可能光靠心理学教研室来完成,而是一个全员性、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它应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中来。这就要求学校在配备专职人员的同时,也要求全校老师都要了解和掌握普通的心理学知识,但这正是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所欠缺的方面,从而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重视,把许多本属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当作是学生的思想差、素质差,而放纵或采取体罚等不恰当的方法,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问题,反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加重心理障碍。
   (二)社会方面的问题
   在西方,人们把做心理咨询当作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壮的“时尚”之举。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心理问题,目前社会上对心理问题与疾病仍存在偏见,在许多人心目中把心理疾病与精神病划上等号,从而造成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找心理老师咨询的畏惧感和耻辱感,当心被同学发现,则可能被认为有精神病,所以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也不愿找老师帮忙,不愿找心理医生。
   (三)家庭方面的问题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家庭的教育模式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家长欠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据《中国青年版》报道,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1]。同时由于长期儒家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造成许多父母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对子女的人格尊重明显不够,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了“代沟”,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
   三、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以维护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知识,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开发中职生心智潜能,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中职生及其学习与成长的需要进行。例如:女生情感专题讲座、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分析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常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而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日本,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督导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技能的要求甚严,必须具备心理学基础、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关水平堪忧。这方面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当缺乏。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尤为迫切。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二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三)利用网络技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运用,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正面教育,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因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充分尊重中职生追求平等的个体需要,又能促进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其次,精心挑选或编制包括心理专家最新理论成果及典型心理咨询案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化说教为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再次,由心理专家主持并参与开设“心理聊天室”、“在线心理咨询”等活动,精心设计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网页以吸引广大中职生参与。在中职生喜爱的网络活动中,不断充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同时还可将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增添到电脑游戏中,使中职生在娱乐之中缓解心理压力,接受心理熏陶,开发心理潜能,在“不经意”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而优化心理素质,最终促使中职生的自我心理评价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乏有实行或家长专制、或溺爱纵容、或放任自流,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其子女心理活动、情感及思维特征,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在,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应该看到,不完整的教育链条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家庭和社会作为中职学生紧密接触的更广泛的世界,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有所行动了,唯其如此,才能扣上缺失的一环,形成育人的合力。社会在转型变革过程充满激烈的竞争,人们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想在社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中职学校要培养更多更优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任重而道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