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新闻 > 仁爱精神长存 道德力量警世——缅怀季羡林先生

仁爱精神长存 道德力量警世——缅怀季羡林先生

日期: 2010-3-9 13:20:10 浏览: 96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院长 杨波

7月12日,公众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纪念大厅吊唁季羡林先生。当日,北京大学在北大百年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开始接受季羡林先生生前友好、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吊唁。7月11日上午,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惊闻季羡林先生辞世的噩耗,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怀着悲痛的心情赶到北大朗润园,看到很多人已在季老住所附近寄托哀思。刹那间,我突然有所感悟,很多人尊敬和爱戴季老,绝不仅仅因为他高山仰止的学术成就。他真正的学术贡献和所研究的近乎绝学的学问并非普通人所能走近。人们之所以喜欢他、从内心亲近他并对他依依不舍,是因为他是一位褪去了所有装饰华彩的朴素的长者,一位用仁爱温暖世人并用道德人品给我们以光亮的谦逊的智者。

初识季老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1993年的冬天,我在北大{学}法律系进修,常常在图书馆文科阅览室自习。一天,天下大雪,非常寒冷,文科阅览室的人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就在我自习中不经意抬头间,看到季老正在不远处专心致志地翻阅资料。在北大,季老的勤奋和治学的严谨一直被人们传诵,然而他这么大年纪,在天气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来图书馆看书,让我感到意外。过了一会儿,季老从座位上站起来,慢慢从阅览室往外走。对季老的崇敬,使我情不自禁地也赶紧往外走,在过道里追上季老,我激动地说:"季先生您好,下这么大雪,您还来图书馆啊!"季老和蔼地说:"没事的,我经常来。""先生,现在外面还下着雪,路特别滑,我扶您回家吧!""不用,我走得动。"季老客气地说。在我向季老介绍自己的时候,让我诧异的是,他说:"我知道你。"因为我之前资助老区学生上学的事在媒体上报道过,他对此有所了解。就这样,我送季老回家。之后,因为举办北京圆明园学院和扶贫助教的诸多事宜,季老更是给了我很多关怀、爱护和扶持,成为激励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1994年春天,经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北京圆明园学院成立。当我邀请季老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时,季老欣然同意并马上为筹建中的北京圆明园学院挥毫题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立国之本,古有明训。综观中国教育史,办教育总是两条腿走路。时至今日,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决不应再忽视。"
学院成立不久,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学院组织帮助15个革命老区的60名初中毕业生到北京市15所重点中学免费就读,学院负责全部生活费用。季老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支持,时常向我询问这些学生的情况。1995年冬天,应学生请求,学院提出请季老为这些学生讲讲课,季老愉快地答应了。可是当时天气很冷,季老感冒还没有全好,他的工作人员不太同意他外出活动。季老却说:这些孩子都是老区来的,能到北京上学很不容易,我要见见他们,给他们一些鼓励。就这样,八十多岁的季老穿着厚厚的大衣来到学院,完全不顾自己还生着病。他不仅语重心长地给同学们讲了许多鼓励的话,还顶着寒风,在校园里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同学们说,季老的言行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上进。三年后,这些同学有的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有的回到革命老区,投身家乡建设。季老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在很多学子的成长中留下珍贵的记忆,成为敦促他们走向成才道路的宝贵财富。

季老多次在家中接见我院学生,出席学院开学典礼、冒着酷暑参加学院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他对我们的所有支持都来自于他内心真诚的爱护和关心,从未拿过学院一分钱酬劳。我们学院升格为高职,列入计划内招生后,他非常高兴,一再勉励我们好好办学,多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我何曾有幸,得以结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仁厚长者,在他的关怀和鼓励下从事着挚爱的教育事业。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每当遇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我总是忘不了季老关切的目光,忘不了他握着我院学生的手,告诉他们:"在民办高校你一样可以优秀,只要你付出自己的努力。"我也忘不了季老教诲我们说:"人最珍贵的是有道德,知道该怎样做人。"我更忘不了他对同学们的勉励:"成为北京圆明园学院的一员,你将担负起历史大任和民族重托。"这一次次真情付出的背后,既是季老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在长者深情的注视下,在蒙受许多爱和温暖的关怀下,我时刻告诫和警醒自己,不管办学经费多么紧张和困难,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坎坷和挫折,要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关心和爱护我们成长的人负责。

我院办学15年来,季老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就在他生病住院期间,还一直牵挂着学院的发展。2007年5月14日,我到301医院看望他,我说:"学院全体师生都惦念着您的身体,希望您老早日康复。"病中的季老马上关切地问道:"咱们学院现在怎么样了?老区学生都还好吧?有一年冬天,我还去给他们讲过课呢!"他回忆起1996年1月份与他的助手李玉洁老师一同来学校为老区学生授课的情景,一切依旧是那么温馨难忘。

季老的一生,是看淡名利与权势,冰释偏见和俗气的一生。他从不因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却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给所有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对于他帮助过的人,也许他已经忘记了,然而,我们这些受惠于他帮助的人,将永远把他的帮助铭刻在心,并成为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在季老身上,驻扎着我们传统美德中最为优秀的仁者品质,流淌着我们传统美德中最为可贵的道德血液。季老虽然走了,但他的仁德、仁爱和仁义精神却永驻人间。他的道德力量也会不断警醒世人,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