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论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日期: 2010-3-7 5:39:52 浏览: 9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大合力——大网络”式组织机构的基本要求是结合学校、企业、家庭各种教育团体和人员的岗位特点及教育优势,明确各自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建立最强大的教育阵容,形成全方位、网状的教育格局,以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
建立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的组织机构应结合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结合各种教育团体和人员在职业教育中的岗位特点和教育优势,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职业道德教育责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避免在某些环节教育过程中的人力短缺,形成全方位、网状的教育格局,形成最强大的职业道德教育阵容。本文所论述的“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综合体现了这些特点与要求。
“大合力——大网络”的含义与组织机构设置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在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指导思想,即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和组织网络以确保教育效果。但很多高职院校对此存在片面的理解,将合力与网络仅局限在学校内部,注意到了校内各部门和人员的合作,形成了校内的教育合力与网络,而没有注意挖掘校外更加深厚而广阔的教育资源,显得孤军奋战。有的高职院校注意到了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但因校外教育力量组织、利用的难度大而没有切实加以组织。因此合力还不够强,网络还不够大,只能说是“小合力”、“小网络”。
“大合力——大网络”即针对“小合力”、“小网络”而言。根据高职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模式,职业道德教育应更为开放、更为紧密联系社会,必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将各方面教育影响联系起来,形成以高职院校为核心向社会辐射的教育合力网络。在这个意义上,应建构“大合力——大网络”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思想的社会化,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所谓各种教育力量,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指的是学校内部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及其相互沟通的途径。较完整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应设立以下组织:(1)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小组。由分管德育的校长、职业道德教研室主任、学生会主席、就业处和学工处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大纲,统领教育活动和研究工作;(2)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由职业指导师(或咨询师)、职业道德专职教师、实习(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力量,其职责是在明确各自分工,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承担直接的或显性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任务;(3)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直接与间接的关系来看,这支队伍应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各专业课程教师组成,其任务是在各自的工作中注意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素,挖掘自己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隐性的、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直接的教育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效果。
社会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主要包括:(1)合作办学单位的教育力量。主要负责与学校联络的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及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的技术人员及劳动模范等,这是社会组织体系中最强、与学校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队伍,根据与学校的合作协议,主要负责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管理,并介入学校范围内的部分教育工作。(2)非合作单位的教育力量。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是学院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社会关系网,利用丰富的人际资源,挖掘各类优秀人才,在自愿与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校外职业道德辅导员队伍。通过与学校签订职业道德教育协议,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各自的职业特点,开展专题报告、座谈等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活动。(3)校友会的教育力量。主要由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往届毕业生组成,这是一支独特但很有影响力的校外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队伍,校友的身份会给在校生以亲切感,他们的成就又会让在校学生羡慕与敬佩,其言传身教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家庭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主要包括:(1)家长委员会。根据学生家庭居住情况,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按就近与自愿的原则建立。委员中应有一定数量的领导、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其职责是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上与学校统一思想,反映家长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学校解决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难题。(2)家长人力资源档案库。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家长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家长的特殊身份能起到其他教育力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要将一些素质高、有成就的家长联系起来,建立一支不断更新(因为学生是不断更新的)、但数量相对稳定的家长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队伍,根据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家长各自的职业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组织管理中心这是联系、集合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枢纽,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信息立交桥,应由学校牵头,联络三方面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统一领导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制定整体教育计划,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任务,确立工作方式。管理中心与各种教育力量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只是一个协调指挥中心。机构或办公室一般设在学校。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德育的主体与最佳的实施切入点,是全员参与、全面教育、全程实施的,因此在组织上可以不做过细的划分,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大合力——大网络”、全方位、立体的、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格局。
建设“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的必要性
是由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决定的现代社会是日益开放的社会,也是职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社会,学生的职业思想及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必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包括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的和非教育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的综合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建立一个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网络,可以统合各方面力量,发挥其中积极因素的影响,防止、矫正、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多、量大、速度快,对学生产生着多方面影响,客观上也要求有一个统合各方面影响的组织形式。是职业教育社会化决定的高职教育的社会化是高职教育成功的保证和标志,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职业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构成、产品构成以及职业结构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探索各种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化。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一贯主张要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认为“离社会无教育”、“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社会化”。因此,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也应考虑社会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绝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应成为覆盖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家庭、政府必须通力合作。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曾提出一项心理学公式:B=f(P,E)。其含义是表示人的行为的B是个体综合因素P与环境因素E的函数。可以用它说明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个体主观因素P与环境因素E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生在校时间较短,理论学习时间较短,大量的见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接受锻炼,这一教育的时空特征与环境特征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协同企业与家庭形成网络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格局,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是改变“孤岛”教育状况的必然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化要求改变传统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封闭状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美国学者奥尔森曾把那种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学校称之为“教育的孤岛”,他指出:“岛上的居民们只在书本中读到环境世界,直至从学校毕业,才回归本土生活。然而在学校和社区之间架筑桥梁,使人人能自由往来其间的学校微乎其微。”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脱节的具体表现是,在教育重心的把握上,技能教育重于职业道德教育,而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却日益提高;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上往往各取所需,学校教的不是社会需要的。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目标不一致,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是个体成长为成熟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受到社会宏观大环境,省、市、区中观环境,学校、家庭、实习单位微观环境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化就是要使学生由参与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扩大到参与社会的职业道德生活,由与教师、父母的交往扩大到与同行业团体与其他成人的交往,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需要。
“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的功能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的变化不仅与量有关,事物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也会引起质的突破。系统论认为,事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是单独的学校教育所远不能及的。
可保证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随着高职生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更多地由校内延伸扩展到校外,来自各方面大量的社会信息使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更加复杂。如大桥薰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各场所及场所之间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应保持一贯性和整合性——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种一贯性和整合性明显地欠缺了。”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社会信息与多元化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职生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观,使他们很难辨析。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渠道、方式、强度方面可以各有特色,但在影响方向、性质、目标要求上应是同质的、一致的。否则,或者使学生陷入两难境地、无所适从,或者各方面的影响互相抵消,导致教育的负效应。“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借助各种组织形式和手段,通过调和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可对不同质的社会信息和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调整、整合,重新建构,形成有机的整体教育合力,统一教育思想和内容,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按既定要求与制度办事,避免教育要求互相矛盾,从而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可开发利用社会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力度“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社会上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比如社会上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本身具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但是潜在的,通过校外辅导员队伍和教育基地大网络的建立,其教育责任意识与作用会被激发、挖掘出来,成为不可估量的职业道德教育力量。
可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职业道德教育大网络的建立便于动员各种力量齐抓共管,全面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促使网络中的企业和单位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符合大网络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发挥应有的教育职能,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可促使家庭内部把家庭美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和提高,为学生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詹万生.整体建构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雷正光,郭扬,周亚弟.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