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高职教育中信息素质的培养

谈高职教育中信息素质的培养

日期: 2010-2-17 2:29:24 浏览: 7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信息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使其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应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几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质不仅是一种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不同,针对我国的现状,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几方面内容。
近年来,国家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大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素质培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前提,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需要利用怎样的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有效、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意识还比较单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对于知识的获取与信息技术也多局限在教师的课件和多媒体演示中,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不高,若问学生上网的目的,回答最多的是聊天、游戏、E-mail,平时很少有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答或课题的研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还是“问老师”。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教师在演示课件的时候,不妨将课件制作、资料获取的过程向学生做一个介绍,虽说与教学内容本身的关系不大,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信息意识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进入网络这一浩瀚的知识海洋,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应用所学的方法与技巧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毫无疑问,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我国学生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目标:(1)信息获取能力;(2)信息分析能力;(3)信息加工能力;(4)信息创新能力;(5)信息利用能力;(6)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青少年必须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将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常用信息技术硬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的开发方法,知晓网络学习资源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改变过去以传授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材中有70%以上的内容是操作方法与技巧的学习,不同的软件虽然具体的功能有所不同,但许多操作方法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有共性的基本功能的演示和练习上,使学生能通过对某一软件的学习达到对不同软件中类似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习惯,并把这种能力延伸到其他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不是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涵盖的,信息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信息技术一门学科的事。在高职教育中,要把信息能力的培养辐射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指导性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利用“任务驱动”策略将各学科教学中的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学习其他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加强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能够合理、合情、合法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诸如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网络陷阱、网络游戏等负面因素也同时威胁着我们。处于成年与未成年过渡期的高职学生具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和个体需求,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控制力不强,对信息危害的免疫力较差,网络聊天、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乃至网络犯罪现象在高职学生身上并不鲜见。
目前,整个社会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尚待完善,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亟待提高,信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提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要利用专题片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约束能力。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设德育主题网站,开展专题活动,丰富德育内容,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元素与德育整合起来,帮助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
信息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的培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也为了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应充分认识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信息素质培养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努力,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好途径、好方法,以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如,张再跃,陈崚.中学计算机教育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杨晓光,陈文勇.高等院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几个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1).
[4]李永前.换一种思路上信息技术课[J].人民教育,2002,(3).
[5]潘蓓蕾.IAD——信息时代对青少年的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