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新思考

对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新思考

日期: 2010-2-11 5:35:39 浏览: 6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积极鼓励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式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认可度。
关键词:职业资格;认证;新思考
我国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的概况
目前,我国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或水平认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强制性的“执业资格认证”,另一类是非强制性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
执业资格认证是国家对某行业或领域的从业人员采取的强制性的认证行为,只有获得该资格认证的人才能够在这一行业或领域的岗位上工作。这类认证的特点是带有国家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必须性。例如,我国司法行政部门针对司法从业人员出台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和认证”,通过了司法考试和相应认证的人才能成为从业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生也设有国家考试和资格认证,只有获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才能够成为从业医生。一般而言,执业资格证书涉及与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等有紧密联系的行业或领域,因而,其认证必须由政府主持进行。
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同样也与某行业的岗位有关,是对该行业或领域某一岗位上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水平、水平达到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职业资格水平认证与执业资格认证的区别在于它是对某一岗位从业人员的水平或能力的一种评价和认证,往往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和必须性。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这一类认证的主体是国家的行业部委或下属的企业。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过去的行业部委纷纷改组,形成了非政府的行业协会。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正在朝着“小政府”、“高效政府”的方向发展,原先“大而全的政府”正一步一步将其权力下放,同时提高效能,主要负责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原隶属于政府的行业协会将逐渐成为一种非政府的社会中间组织,成为联系企业与政府的纽带,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行业认证、提供资讯、促进行业内部协调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应由谁来做
对行业内部人员职业资格(水平)的认证权力究竟应归谁?是归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还是其他社会组织?我们从“社会第三部门理论”中获得了重要启示。社会中的第三部门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社会,“第三部门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必然性。第三部门浪潮是在全球化浪潮、民主化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失灵以及通讯技术和教育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出现的,这些因素不仅发达国家要面对并受其影响,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对第三部门进行培植和帮助。”[1]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个既不具有政府性、又不具有营利性的社会中间团体组织的集合,例如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社团组织等都属于社会的第三部门。社会第三部门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第三部门组织机构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后已经形成了几乎涵盖各行业领域的行业协会,根据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精神,这些协会被定位为联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要体现出“社会第三部门”的桥梁作用。根据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首届中国培训发展论坛的精神,行业协会在未来要把我国行业内部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阐述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如何开展职业资格水平认证
关于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应如何操作,现总结出以下思路: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职业资格认证的指导性纲领,同时对在行业内部和市场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职业资格认证进行国家性的认可,并在政策上促进用人单位将职业资格认证与人事聘用、考核、薪酬等结合起来。
第二,行业协会从评价的角度为职业技术人员进行水平认定,作为企业招聘的参考。行业协会根据行业情况来牵头制定职业水平的考试大纲、职业水平等级标准、教学培训课程等,并与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单位达成一致,推广该认证并争取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
第三,企业从用人的角度来招聘人才,参考职业资格水平认证的情况,对所招聘人员具体从事何种岗位,哪一级别,享受何种工资待遇作出决定。获得了职业资格水平认定的人具体从事什么岗位、什么级别的工作最终还是要由企业根据受聘人员的工作状况和企业发展需要来定,这样更有利于企业“为才是用”,而非“为文凭证书是用”。
第四,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凭借其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参与到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认证中来,和行业协会一起推动我国的中高级职业技术知识更新、人才培养与资格认证工作。
关于职业水平认证的权威性问题
由于职业资格水平认证下放到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第三部门,因而就存在认证的权威性问题。一般而言,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在推广认证上具有优势,可以使认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证的权威性最终还要企业和市场来认可。
行业认证在行业内部达到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后,行业协会可以申请主管行业协会的政府部门“认可”,从而使行业认证的权威性得到提高。行业协会或其他社会组织也可以与相关的政府部门联合推出某一认证。这两条途径都是取的。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对于职业水平的认证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强制进行,行业协会推出的职业水平认证也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最终确立其地位。只要行业协会把行业认证做好了,其权威性是可以保证的,当然这也需要社会逐步解放思想,转变对政府认证的依赖观念。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的案例——
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
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简称CEAC,该认证项目针对的是我国紧缺的IT人才,项目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推出,2002年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的批准。目前,CEAC已经面向全国推出了包括高级管理类、技术管理类和技术应用类三个层次在内的70多门课程和近50个专项技术认证项目,与30多个地方政府部门、340余所大专院校、750余所中专院校和260余家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认证合作。每年培训各类信息技术人员45万余人次,极大地推进了各地人才的培养工作。
结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对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必须共同努力来推进我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认证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凭借其教育资源优势和专业学科优势,积极推进我国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政府部门实施对人才培训与认证的宏观管理与规划;行业协会具体牵头组织实施职业资格水平认证;企业大力协作、提供资金支持,多方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术人员教育与认证工作。
当前,由于我国的行业协会组织还处于过渡期,并没有较好地完成从原有的隶属于政府的部门到社会中间组织的职能与角色转化,因而由行业协会推广相关的职业水平认证行动还比较缓慢,这既需要行业协会领导人转变观念,也需要在培训与认证方面走在前面的包括高校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积极推进我国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与认证工作,共同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和焰.第三部门的兴起:理论假设检视和现实原由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1):65-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