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走进新课堂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走进新课堂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日期: 2006-1-18 14:54:16 浏览: 25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兖州市成人中专 王华

走进新课堂,并不是否定过去课堂教学的一切,而是要正确处理新课程理念与我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继续坚持以深化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为载体,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继承课堂教学已有的好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程,积极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为此,特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堂,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自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
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运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弓1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二、明确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准确、全面、具体,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要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二)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字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既是紧张和严肃的,又是和谐和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和体验。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当代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而且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五)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
(一)课堂教学应该树立的基本观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生的发展。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和谐发展、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积极互动的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缩。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意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打破“三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