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求职技巧 > 职场锦囊:电脑手机 数字化求职一个都不能少

职场锦囊:电脑手机 数字化求职一个都不能少

日期: 2009-10-28 20:51:37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国青年报

“我一天能群发200份电子简历,我可以一天不吃不喝网申外企。”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毕业生在BBS上感叹,找工作让她从一个电脑白痴变成一个网络超人。
“我彻夜不眠,为了等华为公司晚上给我发一条通知面试的短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孙俊说,一部信号好的手机是找工作的必备武器。
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一部信号优良的手机,成了当今大学生找工作必备的两件利器。网上海投,彻夜网申,职位搜索……信息化的社会让找工作也摆脱了传统的招聘方式。
视频简历
幽暗的舞台深处,冲出一个黄色的身影。男生一跃而起,离地两米多高,朝着屏幕,临空劈腿。接着,一行红色大字浮现:李良策,男……
如今,简历不仅可以是一份电子文件,更有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比如新浪播客上这个自称李良策的男生。他说,这是他找工作时候自己做的简历,特地传上来让大家分享。
这份“简历”,不仅有视频,还有十几张生活照,镜头在照片之间快速切换,李良策用黄色字体,写明2001年到2005年的个人获奖经历。
他还特别注明自己写的一段话:“上帝的延迟并不代表他的拒绝,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停止成功。”
在传统观念里,很多网站的视频简历只是为了搞笑,最典型的案例如美国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阿莱克塞·维纳,他向华尔街的金融巨头UBS上传了一份视频简历,题名为《一切皆有可能》,可惜那时,维纳的简历在他的“准东家”那里成了笑料。
但李良策说,他正是靠自己这份视频简历找到了工作。
现在,网络招聘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已成为时下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最重要的渠道。但网络招聘中,很多企业认为以往的文字简历水分太大,无法看到本人,很难对人才作出一个准确、直观的评价。用视频的形式,能够全面展现求职者的优势。而对招聘单位来说,视频简历能直接传递应聘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仪表和语言能力等信息,可以免除简历筛选的麻烦。
事实上,视频类电子简历在如今的求职者那里可谓见怪不怪。几乎所有工作信息网站都开辟专区,“手把手”地教应聘者炮制简历。一家网站还将求职者的电子贺卡简历当作成功案例推广。
普遍撒网
“我可不会去做这种傻事。”在王丽看来,视频简历只不过是卖个噱头。王丽现供职于一家路由器经销公司,这已是她毕业不到3年里换的第6份工作。几次求职经历,让她对简历的认识“与时俱进”。
2004年10月,大四学生王丽在南京国展中心参加了第一次大型招聘会。那天,她背着制作成本40多元的一摞简历在人才市场转了7个小时。人多,天热,“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无奈,求职者的材料复印件是简历中必不可少的,但打印制作简历成本的确太高。王丽在现场看到,很多人的简历制作得比她的更精美,当然也更贵,更沉。
回来后,她决定转变思路,采用投电子简历的方式,疯狂地在当地两个人才网站上海投。按她的话,这叫做“普遍撒网,重点培养”。不过,父亲总是很担心,认为不去跑人才市场就是在偷懒。但王丽自己觉得,去人才市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远高于网投。
网投确实让她找到了不少工作机会,但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回复的几率很低,面试的机会更少。在对简历仔细分析后,她对简历“修改”了几次,增添了一些内容,特别是对性格特长和工作经验的描述。“要会吹。”王丽说,大家都夸,你不夸就亏了。
某网站向求职者介绍“适度包装”原则:单位在筛选简历时,要参照硬件标准,如专业、学历、工作年限、年龄、户口所在地等;当求职者不合要求时,可以省略不写,或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
“比如,你曾干过三份工作,第一份干了1个月,第二份3个月,第三份两年多。你不想给用人单位留下跳槽频繁的印象,可以省去履历中工作的月份,只写年份,这样前两份工作根本不必出现。”
另外,突出渲染长处是包装的另一面。这份原则指出:若教育背景不过关,就要拼命强调工作经验或与之相关的技能。再不行,还可写上“愿意在晚上和周末工作”、“能够适应经常出差”等。
换了一两份工作后,她好好总结了一下自己,用另一个眼光来看,发现自己确实获得了很多的经验。比如她在以前的公司经常需要带着展览资料去外地出差,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在经过总结之后,可以写为“带领团队外出,进行推广,大大拓展了公司市场”。
把这些工作经验“表达清楚”,给接收简历的HR看,才能吸引到HR的眼光。
几次修改简历之后,王丽果然获得了更多的面试机会。因为不计成本,撒网太大,那段时间她连续接到了太多的面试电话。经常是一天面三个,还要推掉一些。最终,她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搜索求职
搜索引擎也可以成为找工作的利器,南京大学硕士生李娟说,上一级的师兄师姐会把自己的面试经历写下来供下一级参考,俗称面经。
除了在学校BBS小百合上寻找面经,她还经常用搜索引擎搜索面经,不但能搜索到很多人写在各个大学BBS上的面经,还能搜到很多人的求职博客,这些更加私人化的面经往往把面试中的一些窍门介绍得更加详细,甚至包括一些送礼或者托关系之类的细节都毫不隐讳。
“找工作就像找男朋友一样,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放心把自己交出去。”李娟说,她会事无巨细地把招聘单位的信息搜集起来,包括公司的历史文化、管理制度等。
“我还会着意搜索这个公司的一些新闻,看看这个公司的近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她说,该公司发生的一些纠纷和官司应该特别加以搜索,“这是一个公司更加深层的东西”。
“如果在面试之前知道了面试官的名字,我一般会把名字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她说,基本上可以了解面试官的经历和学历,有的面试官还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就可以了解面试官的性格、爱好、家庭等信息。如此,在面试时就能把握面试官的好恶,做到有的放矢。
很多员工会把公司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写进博客,怕公司起诉自己,他们都会用一些代号来指代公司。深谙搜索要诀的李娟会用组合搜索和省略搜索,“我会把公司的拼音缩写或者常用代称当做关键词来搜索”。这样,李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侦探一样得到公司不为人知的秘密,再加上公开的信息,基本上可以判断一个公司到底如何。
博客求职
“你是应届毕业生吗?你希望换个更好的工作?你还在为简历难以展示自己的特长而发愁吗?快来建立一个‘求职博客’吧!!!”
这是门户网站新浪推出的博客求职圈,三个大大的感叹号在页面上非常醒目。按照行业类型的不同,求职者的博客细分为通讯信息类、咨询服务类等。
据报道,北京服装学院2006届广告系毕业班老师为同学们各注册了一个以学生姓名命名的CN域名,使得求职博客“有名有姓”。
安徽铜陵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一个大四学生在他的求职博客上写道:“至今为止获得二等奖学金两次,三等奖学金两次,并获得学校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和‘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呵呵都是一些抬高自己的话,这是有点怪不好意思的)。”
“外贸是一个富有挑战与激情,欣欣向荣的行业,我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他在博客里留下了详细的联系方式,希望感兴趣的公司联系他。
广西一所大学的老师王红梅不但是求职博客的实践者,也是求职博客的推动者。“当年在找工作时我把博客文章写在了简历上,现在的主任就关注了我的博客,也算帮助了我找到了这份工作。”
在她看来,博客不仅仅是个娱乐工具,也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具,博客可以用来营销自己。“从07级大一新生刚入校时我就宣传这个观点,让他们从入学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求职博客。”
“如果一个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记录自己所有的感受,他的博客有这样的一些栏目:专业(工商管理)、兴趣(品牌营销)、特长(文学绘画)、体育(篮球足球)……然后在这样的一些栏目里面,可以找到关于他的很多资料,可以了解到他在大学4年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到他关于学识方面一点一滴的积累,可以看到他打篮球时神采飞扬的样子。这样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好过看那一份苍白的简历呢?”王红梅说。
“如果大一开始就好好经营求职博客,找准方向,4年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王红梅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