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日期: 2006-1-2 3:22:25 浏览: 14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郯城职业中专

【摘要】本文从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入手,分析了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设置及教学方法如何与学生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形成能力,由“学会”到“会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为适应新的市场要求,职业学校围绕如何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的研讨和改革。我校也对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尝试。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改革和尝试使我校毕业生的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又促成了我校在生源市场上的优势。在职业教育生源大战的年代,我校招生形势一直看好,连续5年的招生量突破千人。
我们在教改教研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转变
学校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由过去传统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单一性(“技能型”或“智能型”等)逐步向综合性(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个性)目标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改革,形成了学校现有的综合教学目标,具体是:
1、专业技能素质目标:强调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一专多能。针对此目标,学校在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一的专业结构改革为现有的复合型的专业模式,如原来的单一的《机修》(或车工、焊工等)改革成为现在的《机电与数控技术》专业,使学生在学好基本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再学习机床维修、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等机能,进一步的拓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尽管这样的改革,加大了学校的教学成本,但这使我校进入了一个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面拓宽、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招生和就业率逐年上升的良性发展之中。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2、劳动与职业素质目标:进行生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每日课堂安排与实际工厂生产的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如严格要求学生穿工作服、严格按实际生产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考勤规程进行各项工种的实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与职业素质,使学生可尽快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则增强学生就业前的生计与择业技能专题讲座,教育学生作好恰当的社会定位。

3、社会与生活素质目标:注重人际了解、良好公民素质的养成。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坚持了学生日常操作规范的教育和评定,并作了非常细致的量化考核,让学生的在每个生活细节的考核中得到教育,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素质。如学校在宿舍管理上配备了大专以上的管理老师,在生活上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4、个人素质目标:注重学生情感健康的培养及自我实现的教育。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作了改革,把案例分析引入到课堂中去,锻炼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有创见地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他人的看法与感情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了学生心理自我调整的讲座,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热线,请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课程规定着学生必需学习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学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重视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了学校的教学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因此做了以下几项改革:

1、教学计划每年必须重新修订,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没有两个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计划是完全一样的,只有新的计划比旧的计划更加适应市场的要求,并且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化、内容更加综合化。

2、开展了三个特色教育,一是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尤其是加强了口语的学习;二是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办公应用的课程;三是规定所有的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计算机工程绘图。我国已成功加入WTO,市场对外语的要求和对计算机的应用也必将会提高到较高的层次上来。我们开展上述的特色教育也正是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更好地适应其工作环境。

3、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保证学校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当然会重视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但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也是必需的。在保证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强调和鼓励学生学好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目的只有一条:给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与机动权,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如英语口语培训、计算机网页制作与英语口语夏令营活动、书法兴趣小组、新技术新工艺系列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学习。由于第二课堂的蓬勃发展,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率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对学校正常教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多样化。

三、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革上,注重多种方法整体效果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学校在改革课程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二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革上,我校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在机电类、计算机类、财会类、酒店管理类的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除了文化基础课和公共专业基础课外,部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一体教学。学校在教学场地的设置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使理论课室与技能实习课室变为一体,一个课室既是理论的教学课室,也是实习技能操作的场地,教师讲完一个专题理论,便可进行相应的技能实习,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2、在制冷与家电类的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体化教学与模块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在一体化中分模块,在模块中一体化,教师在模块教学中分工合作,使教学重点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深度得以加强,并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技术不仅使学习内容更富有趣味,而且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如学校的计算机设备的600多台,并且大多是可进行多媒电化教学应用,使学校的课程教学中能广泛使用微电脑和视听手段,用于讲授、复习、质疑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形象直观教学,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推理、思维和自学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在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的改革上,注重了考与教的有机结合。
1、对于《语文》、《政治》等课程采取了纯考查的方法,不进行期未考试,而鼓励教师大胆进行个性化教育。如《语文》课加强应用性的教育、《政治》课采用案例分析的教育,“催熟”学生。

2、对于与技能课程关系不大的文化或专业基础课程,采取了灵活的“单元考查+期未考试”相结合的有效的考核方法。考查则重视平时的教学实效,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真正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考试则起温习和巩固的作用。而成绩的考核则把平时的成绩的比重加大,期未考试的成绩的比重降低,避免了学生一次考试而定终身的弊端。当然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有力的监督和检查,才能使这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3、对专业技能课程,则必须强调考试,并进行了教考分离。这是因为专业技能体现在规范性、程序性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所以必须坚持用考试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而教考分离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成绩,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

五、在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上,注重评价的导向性、准确性和激励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贯彻落实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质量和信誉,也预示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所以学校的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上也不断改革和完善,与时俱进。从学生评教,师德水平、教育育人、处理教材、编写教案、安排教学进度、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或工件)、组织教学、继续教育、撰写论文、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分析上全方位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应用了先进的教学统计方法,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等功能,促进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

最后,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能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只有全体教师把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先进教育理论,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作为头等大事来做,学校的教学改革才能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