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日期: 2008/10/20 18:54:06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作者未知)

摘 要: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削平了,碎片化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使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淡化了批判的力度。当下身体文化的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关键词:身体文化;消费;大众传媒;后现代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实际上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最早的舞蹈、洞穴壁画、求偶方式,以至于最早的说唱文学中都可以发现对身体的展示。诚然,身体本身具有二重性,即属自然的身体和属社会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的社会意识,实际上也就无所谓身体的审美化。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随着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越来越高级,人的身体展示、身体交往也就越来越被社会化和符号化了。


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进入了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影像日益成为观众聚焦的目标,身体开始重新回到现代的审美视野和日常生活中,身体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由边缘到中心,由低调到张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艺、生活等各个领域。身体文化的过度膨胀,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纷繁错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潜藏着众多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文化现象入手,对当代身体文化进行必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和超越。




一、身体文化在当代凸显的原因


身体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在当代的凸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消费主义使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大众传媒所造成的视觉文化使身体成为商业影像的元素,后现代的泛审美化又使身体变成一种重要的审美载体。在经济领域中,消费主义导致了感官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甚至成为一种文化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西方社会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了消费社会。正如杰姆逊所说:“文化是消费社会最基本的特征,还没有一个社会像消费社会这样充满了各种符号和概念。”①人们开始由对物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对物质商品附加值的消费,从而形成了消费主义。消费领域扩展到对商品所附带的象征某种地位、声誉和品位的符号消费上。杰姆逊认为:“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②而在对符号的消费中,身体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种符号彰显身份的最佳展示。于是,身体经由“消费”这一手段而转化为一个社会性的文化符号。在这里,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维护自身生存的健康消费,二是美化身体形象的审美消费。尤其是后者使身体文化进入了审美层面而形成一种身体美学。在消费时代,消费主义一方面促使身体成为被消费主体,促成了身体文化的兴起;另一方面,身体在消费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刺激着商品的生产,在“消费———生产———再消费”关系中,身体文化必然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色彩。


当下,中国不仅进入了消费社会,而且也无法避免世界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摄影、电视、电影为主导的电子成像技术和多媒体,使大众传媒把镜头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图片、动漫、影视、MTV、DV等影像铺天盖地,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字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把握现实的话语霸权。正如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③印刷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快速直观的读图取代了间接而又需静思的文字阅读,视觉刺激使感性消解了理性。视觉对身体的迷恋,使身体文化暗合了当下都市文化的需求与认同;而最善于制造消费热点和追星狂潮的大众传媒与电子网络的推波助澜,又使身体文化当仁不让地成了读图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消费主义和视觉文化而生的,是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常常以一种轻松、调侃的姿态出现于日常生活中,就像一场无始无终、花样不断翻新的游戏。于是,艺术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人们日益关注对自身身体的重塑;但另一方面,对身体美感的追求又使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后现代中,流行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遣。最能体现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最便于了解流行艺术趋势的,莫过于电视这一司空见惯的媒体。在电视上,不论是时装发布会,还是青春偶像剧,即使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广告,都会借助于名人的身体效应。“身体文化无形中成了电视审美不可或缺的支撑。电视审美的广泛性、普及性又使得身体文化伴随着娱乐也一起更趋市场化和合法化了。”④此外,后现代的泛审美化还极易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身体美的渴望,进而提高了对大众形体面貌的要求。因而,不时会有“女大学生递写真自荐”和用人单位开出关于身高相貌要求的录用条件等现象的出现。拥有得体的姿态和端正的五官,已日益成为竞争工作职位中不可忽视的砝码,甚至成为获取成功事业和美好前途的一个门槛。这也是身体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深层原因。


身体文化在当代的凸显,还有着现代人自身心理需求的内在原因。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它使人类从外在的对象客观世界分离出来———“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次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⑤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自我是在通过与镜中的身体形象进行感知和认同中构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性的愉快。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观众往往对银屏上的当红明星、政界名流、文化精英等多元身体进行凝视,在反观自身的同时,通过认同、摹仿、追捧等方式,有意无意地冀望缩小自己与明星的差距,从而达到自我身体的理想化塑造与主体意识的确证。可以说,对自我身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对他者身体的凝视和摹仿,也是确定身体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于是,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和身份确证也在身体这一最普泛化的层面得到了实现。




二、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价值指向


伊格尔顿曾指出:“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话语而诞生的。”⑥身体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学,其基本前提在于“健康”。对身体内在健康的呼唤与追求,是当前身体文化在人类自身生存方面上的表现。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大都市,交通的拥挤,空气的混浊,水质的污染,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胆固醇过高的“富贵病”、过度肥胖、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等亚健康问题。于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就大大提高了。电视上“让她不烦不躁睡得好”等补品广告,宣扬饮食健康的各类烹饪节目以及专家在线解答健康问题的互动栏目等,都流露出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美好向往。另外,人们对各种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中所展现出来的源自身体的力与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当代人追求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普遍愿望。


在身体文化的审美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个性化与标准化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特性。今天的年轻人有时在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又甘愿去忍受工业塑身的“暴力”。刚刚告别了“政治的身体”、“劳动的身体”的中国人,对身体的热情可谓空前的高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是人们进行身体解放时所必然会考虑的现实问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训,已经成为迂腐保守的笑柄。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趣味去打扮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自信,就这样让“自我”成为“最独特”的个体。身体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似乎使身体文化成为现代民主的一种大众化标识。然而,在民主背后潜伏着的是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标准。引领流行趋势的时装发布会、主导消费走向的时尚杂志和吸引大众崇拜效仿的明星名流,在流行色彩、搭配风格等方面都对身体外在形象的审美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诱导作用。一方面,中国人在塑造自身形体美及形象美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力,在服装、化妆、美容、美发、整形、瘦身、护肤等各行各业的介入下对身体审美可以进行全方位塑造。另一方面,人们在追求于自己的身体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时尚潮流的引导,为当代审美观念所牵引。往往是今天流行双眼皮就大家都去割双眼皮,明天崇尚波西米亚风就满大街都是碎布裙摆,大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我与从众的悖论中。此外,这种身体的解放在依赖高科技进行过度地人为塑造的背后走向了一种“伪解放”,在看似解放的面纱下,隐藏着的是受到技术的“戕害”。不论是追求苗条的抽脂,还是向往丰腴的隆胸;不论是整容,还是变性,身体的改造已经超出了自然的界限而内化为一种为大众自觉接受现代工业的身体“暴力”。人们在彰显个性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业和自身附加于身体的压力和束缚。


身体文化以视觉愉悦与快感经验为主。视觉文化的特点就是以形象代替文字,注重感官刺激和快感体验,使性和暴力成为身体文化的重要主题。当代电影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表现和再现,肉欲、乱伦、强暴和同性恋等明目张胆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对性的表现大胆直露,甚至以长镜头的形式进行展现。《感官世界》、《美人》等这类情色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画面组接取代了叙事,观众借助镜头可直接进入视觉化了的性欲的快感体验。除了对性的身体的过度展现,暴力的身体也是影像空间里最热衷于表现的对象。诸如《杀破狼》、《黑社会》等大量的动作片、枪战片无不借助特写镜头或剪辑、特效等对暴力进行刻画,漂亮的武打动作,紧张的飞车追逐,血腥的场面等,人们在观看中享受视觉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嗜血本能”的合法满足。


身体文化对感官刺激的追求导致了身体叙事往往采用碎片式的拼贴,身体成为一个“漂浮的能指”,从而消解了理性思考和深度探索。这种深度削平使得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难以形成经典。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历来以含蓄内敛为特点,对于身体一直持回避正面描写和露骨的审美观照态度。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身体的描写也不乏其作,但即使是《金瓶梅》这样的世情小说也本着批判现实的人道主义精神赋予创作以思想的深刻性。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上由宏大叙事转向个人写作,加之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林白、陈染等的“身体写作”从描写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对自我欲望的探求着手,使得“身体”开始成为一批女作家对话男权社会、表达自我的话语工具。她们以前所未有的挑战姿态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一个人的战争》、《与往事干杯》等对女性身体、心理的细腻描写和对生理需求的大胆渴望,使得她们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女性主义色彩。而到了21世纪初,卫慧、木子美等所谓“美女作家”则直接篡改了“身体写作”的先锋精神而把感官欲望推向了极致,同居、颓废、纵欲、酒吧、吸毒、一夜情、性爱派对等是这些作品的主要卖点,没有细腻入微的刻画,只有直白通俗甚至谈不上文采的文字堆砌和肉欲横陈的画面拼贴,两性间失去了爱情,只剩下赤裸裸的性行为和燃不尽的欲火。这种“一遍过”的消费式阅读,使文学这一精神食粮变成了没有营养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快餐,身体的过度展现和它所附带的欲望享受导致了身体叙事的危机,进一步把文学推向了视觉刺激的流俗边缘。缺乏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的纯身体裸露丧失了灵魂的升华,使文本或画面自身也变得十分苍白无力,仅仅只是一串欲望的符号。


不管是情色电影,还是“身体写作”,抑或是具有一定公共约束性的电视等大众媒体,在它们所展现出来的身体文化背后,是大众的窥视目光和自恋倾向。影像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的聚焦点。影像的包围撤去了经由文字描述和想象的繁琐,直接的视觉撞击构成了似乎更为真实或在虚拟中显现真实的世界。身体在这个镜像世界里为仿真的影像所反射,同时也以自身的能动性成为拟像的主体,反塑着视觉文化。正如海德格尔指出的“习惯于如图像般地想象和建构世界,世界被构想和把握成图像”⑦,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影像已不是单纯的真实再现,也可以制造假象,也可以说谎。有些时候,大众媒体根据观众“想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需求,去进行指向性编码,使影像已然成为欲望的再现。观众通过对图片、电视、电影等的观看,肆无忌惮地将视觉转化为触觉去感受平日里不敢直视但又十分好奇的身体:顾盼神飞的双眸,如凝脂般的肌肤,曼妙优雅的身姿和健美强劲的躯体……甚至各种八卦图片也使观众的目光深入到名人的私人空间中去获得窥探的快感,各种“大挑战”的真人秀节目使普通大众也成了身体展示的角色,就连时下兴起的访谈类节目也常常成了目光对身体窥探的一种延伸。在对身体的窥视中,还包含着自恋的情绪。自恋是一种强烈的对自我的认同感,甚至是一种对生命的体证。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恋是一种激情,许多个人所具有的这种程度只能与性欲和生的欲望相比较。”⑧而人的身体,正是自恋的一个最常见的表现对象。“通过观看,将别人当作是性刺激的对象。”⑨人们往往会把自己投射到图片、电视、电影所展示出来的人物形象上,幻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人物,经历着虚拟的富贵、浪漫、成功、恋爱等,从而完成一种欲望的发泄,在窥视中完成虚拟的满足,得到快感体验的愉悦。


在当代,身体的表现对象逐渐打破了以往以女性为主体的格局,出现了所谓的“男色时代”。这从客观上讲,当然丰富了身体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两性平等的全民身体狂欢。传统的心理分析认为,女性是处于男性之下的“第二性”,所以对身体的窥视往往是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摄影机对于女性身体的拍摄也是以男性视角为取舍的,并以其兴趣和欲望为旨归。“那种快感观是男人‘有权观看’的权力的象征性表达,它的首要对象是妇女身体,或者更确切地说,妇女的肉体。”⑩不论是电视上以美女为基本形象的各种广告,或是时装T型台上走着猫步的模特,抑或是电影里展现作为性爱对象的女性身体,以男性为主的观众将目光隐藏在镜头的推移中,借助媒体的展现,欣赏着女性的美貌和身躯,视觉空间里的身体被改写成男性的欲望、娱乐与消费。然而在当代的身体文化中,一部分握有话语权力的女性(如女导演、女主编等)开始介入到身体文化中,她们以女性的视角去注视女性身体,也根据自己的眼光去反观男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男性杂志和以男人为主体的电视节目也使人们惊呼“男色时代”的到来。令人关注的“世界杯”、NBA竞赛等,这些原本属于男人的体坛盛事,也因为女球迷的增多和狂热,而日益演化为更具社会涵义的身体展现在“世界杯”和NBA的球场上,我们不难发现不计其数的女球迷身着短装、脸画油彩,兴奋异常地为球场上的矫健身姿和帅气脸庞摇旗呐喊。而不管是贝克汉姆这样的英伦俊男,还是有着“意大利帅哥”的意大利足球队员,也都自觉地把自己的身体有意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就有了贝克汉姆的“莫希干头”、罗纳尔多的“阿福头”等体育时尚发型,有了他们在进球之后的飞奔中做出的各种引人注意的手势或肢体语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那些代表着健美与强壮的男球星,以及他们的身体、姿态、动作,他们的风流韵事,比赛事本身更吸引女球迷。另外,颇有争议的“美男作家”和红极一时的F4组合,也是这一时代身体文化各领风骚的最好例证。当下的身体文化已经不分男女,无论老少,俨然是一场全民的身体狂欢。女性主义的崛起与女性视角的介入,扩展了身体文化的内涵,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视线投射到消费时代的身体大观中,突破了以女性为展示主体的局限。对男性身体的凝视和展现,在客观上也透露出当代身体文化中对两性平等的追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