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板房学校教育杂谈

板房学校教育杂谈

日期: 2013-9-7 23:52:4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剑

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 陈 剑
   内容提要:“5·12”汶川大地震使我市很多学校校舍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很多学校需要搭建临时板房作为教室、办公室和功能用房来实现复课。这样,就形成了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板房学校”。“板房”时期的学校管理就成为灾区教育重建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办学思想、安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干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推动“板房时代”教育的发展。
   “5·12”汶川大地震使我市很多学校校舍遭受严重破坏,或倒塌,或成危房,或需维修加固,大多已不能继续使用,导致很多学校需要搭建临时板房作为教室、办公室和功能用房来实现复课。这样,就形成了灾区教育的一大特色---“板房学校”。而在新的校舍竣工、旧的校舍维修加固完毕之前,“板房学校”将存在1--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这段时间的学校管理显得十分关键。这3年对于某些学校有可能是个机遇,使他们实现超越,改变命运;对某些学校有可能是灾难的延续,使他们的社会形象面目全非。因此,“板房”时期的学校管理就成为灾区教育重建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能丢,精神脊梁不能垮
  “5·12”地震使灾区学校遭受的损失或重或轻,有的学校加固维修即可,有的学校需要全面重建,有的学校需要异地重建,复课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在“板房学校”时期,我们不能因为办学条件的艰苦而降低自己的办学质量要求。一所学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还存在,学校的精、气、神就在,学校的自身定位就不能变,学校的预期目标就不能变,学校的价值取向就不能变,学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信念就不能变,学校“永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就不能变。“板房学校”的条件是十分简陋的:教师办公室不足、管理用房不足、功能用房不足、设施设备不足,课程不能完全开齐开足,有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学校的管理难度相当大。而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把原来很多好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摒弃,或是疏于对一些环节的要求,就容易让一所学校逐步丧失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从而丧失学校文化、丧失学校品牌。所以,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能丢,精神脊梁不能垮,这才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安全教育不能放松
   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板房教室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它关系到学校财产安全和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
   要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的宣传。只有思想上重视起来,安全行为才有保障。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并充分落实管理责任与具体措施。只有加强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安全工作以食品饮食卫生安全为突破口,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目标实现,抓好学校食堂、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及预防接种工作;针对板房区人员密集的特点,在学生中开展防火、防电、防雷、防盗等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技能演练等。学校还应在危房建筑周围设立警戒标志。
   还要加强对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养。要经常检查教室、寝室的疏散通道是否通畅,检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是否完备。要加强学生实习时的用电安全教育以及器械使用方面的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和阶段情况总结的同时,真正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治结合,保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板房教室的防雷、防渗漏雨工作在雨季显得尤其重要。9月22日晚开始,我市遭受了一次连续的特大雷雨、暴风天气过程。不少板房受灾严重,作为板房教室的我市部分学校也未能幸免。全市所有板房学校在此次雷雨天气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情况,大部分学校的教室、功能室有积水。其中有19万平方米左右的校舍有进水,5万余平方米的教室、宿舍、功能用房积水比较严重。由于天气非常恶劣,部分学校在教室进水、积水严重的情况下,学生暂停上学。已经有前车之鉴?,我们更应该把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细节考虑得更详尽一些,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三、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多年来潜移默化到所有师生灵魂深处的一种自觉,是多年成功管理积累的一笔财富。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综合效能的彰显。文化建设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育人氛围,也能反映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其关系十分重大,其意义十分深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板房学校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现在学校都在板房教室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条件相当简陋。但越是在困难时期,管理者的头脑就越要清醒。既要克服眼前的困难,更要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学校文化的传承和“板房学校”的管理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的平稳过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工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为准则,突出地域性,彰显学校特色。
   例如各班师生齐动手,共同对教室、寝室进行设计、美化,体现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利用黑板报、橱窗、校广播站,标语、书画,手抄报等形式表现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把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文明礼仪、尊师重教、保护环境,学会感恩等结合起来。同时也可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人人都为灾后重建作贡献等活动,美化育人环境,构建学生的美好心灵。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在教育中追求美感,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各班板房教室墙面干净、教室整体布置有创意、整洁、美观、大方,与教室环境协调一致。物品摆放整齐,班级张贴栏、卫生角布置得当、板报特色鲜明,内容具有激励性,……使地震后的板房教室飘满书香,板房校园充满和谐、整洁、感恩、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地震发生了,房屋垮了,教室没了。地震灾害给人们的心灵创伤的确是巨大的,30%以上受灾群众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心理援助工作可能持续20年。面对如此大的人群和如此长的周期,学生的心理重建工作应该怎样开展呢?
   在学生中,有一类同学认为,我们是灾区、我们是灾民,我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同情,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享受格外的关照和优惠,这是“心理弱势”的表现。还有一类同学认为,现在地震了,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有一种什么都看淡、看透的消极思想。生活失去了激情,失去了追求和拼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这是 “心理颓势”的表现,这两种观念是灾后很多同学容易形成的思想观念。于是学生就先从物质、经济方面,继而转化为对学业、对前途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导致学生进取心减退,拼搏精神削弱,对外界的依赖性增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从世界经验和这次汶川地震的实践来看,学校往往是震后心理援助的第一站,灾区学生往往是震后心理重建的首要对象。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重要的是,学生往往是心理重建工作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人物。学生心理重建的过程,也是家长和教师的心理重建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心理重建塑造的信心和希望也时时地影响着社会大众,榜样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集体式的社会心理辅导,发挥得好,它往往会主导社会心理的发展方向,帮助人们尽快走出心理的阴霾。所以,活动板房学校将是整个社会心理重建的策源地。
    因此,地震后,前期的心理健康辅导,主要侧重于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慌,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地震后的阴影,消除内心的痛楚和压力。以关爱生命为主题,重塑学生的生活信心,与学生一道,共同选择勇敢、坚强、自信和乐观。后期的心理健康辅导则应侧重于纠正学生的“心理弱势”和“心理颓势”,及时给予疏导、纠正,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的生活,树立未来不属于弱者,自己掌握生命颜色的观念。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心理健康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将来的就业,用人单位也绝对不会因为你是曾经的灾民而降低要求,社会也不会因为你是灾民而对你格外开恩。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面对灾难,要改变现实、改变命运,只能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每一天,用行动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多难兴邦。地震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只能让我们更加坚强,只能让管理者更加坚韧、睿智。让我们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共克时艰,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智慧去重建美好的校园,开创绵竹教育的美好明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