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2006年电工基础专业课教学改革

浅谈2006年电工基础专业课教学改革

日期: 2006-1-23 17:49:53 浏览: 16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荆门市栗溪职业高中 徐家宁

湖北省2005年对口升学高考电工模拟试题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对试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尤其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2005年对口升学高考中,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电工专业课应怎样教,怎样学?我从模拟试题的变化,获得一些启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命题形式的变化:
1.增加了主观题,命题在向普通高考模式转化。2005年电工模拟试题一改以往高考题全是客观题的特点,增加了主观题,从形式上占到总分值的42%,从内容上看,要超过这个比例
2.客观题中,计算分析题的比例明显增加,增加到60%。以往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2002年高考题除外)。2005五份专业(电工)模拟试题中,各单元试题分布、题型,分值统计见下表:

单选
(每题3分) 不定向选择
(每题4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计算分析
(每题16分,共48分) 作图
(一题计10分) 总题数
(电工部分共137分)
基础 分析 计算 基础
分析 计算
一.电路的概念,简单电路 3 5 8 3 3 2 24
二.复杂电路 1 2 5 5 1 2 16
三.电容.电容器 3 2 1 3 1 10
四.磁场与磁路, 电磁感应 2 6 1 2 3. 1. 15
五.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路,相量法 8 4 2 8 2 2 5 4 34
六.三相交流电 1 1 3 3 1. 2. 1 1 13
七.电机与变压器 4 2 3 1.. 1 11
八.非正弦与瞬态电路 2 1 1 5 3 12
题量 20 22 23 26 19 5 15 5

3.增加了作图计算题
4.专业综合增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关内容
二.命题内容的变化
1.综合性增强,知识点集约化。从考察单一知识点向多个考察知识点转化。比如,线圈与电容并联谐振电路中,过去考察的问题比较单一,或考察谐振阻抗,或品质因数,或谐振条件,或谐振类型……。但2005年模拟试题二的第42题则同时考察了多个知识点:谐振阻抗值及特点,谐振类型,能量关系,谐振频率,品质因数。一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则全题不能得,象这样的情况,在模拟题中普遍存在。从2005年模拟题的命题,说明对基础知识,重要规律和重要结论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命题增加了大量的分析计算题,作图题。过去的高考题主要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对重要规律和重要结论的掌握,而2005年的模拟试题则更注重过程的分析,解题的规范化,相当一部分题目必须经过严密的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不乏一些巧题,如:模四第2题若分析得出电阻两端实际电压远大于额定电压,电阻被烧坏,则问题就容易解决(电流为0)。又如模五第1题,只要想到运用“等效”的思想,问题解决就不难了。
模五第56题:(计算分析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复杂电路的计算问题。不少同学按照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解题,运用了支路法列方程解题。但在解方程时,困难很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出,即使解出,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这是极不划算的。有的同学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其中一个问题得到解决,而另一个问题,由于没有对第一问的结果进行分析而无法解决。只有部分同学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了它是一个平衡的电桥电路,运用电桥平衡的特点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再如:模二第44题,讨论使变压输入功率增加的方法,题型便与普通高考的难度差不多。首先明确输入功率由负载决定,再综合运用变压器的有关知识变换,得出关于输入功率的公式,再去分析。如果知识学得太死,或缺少综合能力的训练,则不易破解此题。
3.计算分析题的题量增大,如果考生熟练程度不够,势必会影响解题速度。
4.考点全面,重点突出。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各有侧重。或偏重于第一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或偏重于第五、六单元:正弦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等基础知识。而2005模拟试题各章均有分布,且重难点均涉及,尤其增加了用相量法分析计算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瞬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而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所减弱,仅考察了有关电容的内容。基本上没再出现偏题现象。
教改设想:
高考题型、内容、难度不断变革,课堂教学也必须因势利导,不断变革。:
1.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从模拟试题来看,虽然题量有所减少,但内涵更为丰富,更不易得分,因此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应减弱而应加强。尤其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整合。教师应不受模拟题的局限,系统地设计出多考点的综合性的训练题,让学生辩析、理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形成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石,这一点,任何时侯都不能动摇。
2.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往,教师可能受高考命题思路的影响,加上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与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放松。以后教学应做到基础与能力并重,帮助学生找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寻找解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3.建议建立基础知识网络型题库,让学生上机自我练习与检测,查漏补缺,节省记忆时间。而教师应解放思想,从锁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教法,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教与学效果的反馈与反思。
4.不以高考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课教师,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首先,注重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你得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其他方面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职业道德教育,意志力的培养,怎样做人的教育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