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化“危”为“机”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意义

化“危”为“机”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意义

日期: 2012-4-27 0:15:1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 要]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出现经济急剧下滑、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紧紧抓住并利用好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有利代写教育论文时机,化危”为“机”,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实现“三个转变”,对于今后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转变;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就业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出现经济急剧下滑、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坚决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学海网(www.xuehai.net)

作为与就业结合最紧密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占全国高校毕业生“半壁江山”、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时候,反思和总结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答案,可以挤掉经济繁荣时市场和需求中的泡沫,使我们的反思变得更加理性而深入。

危机同时又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双城记》所讲的“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如何紧紧抓住并利用好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化“危”为“机”,主动应对,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对于今后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二、化“危”为“机”,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实现“三个转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规模继续扩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08年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300多万人,在校生超过了900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于此同时,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与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紧密相关,有的需要而且必须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中逐步解决,有的则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最主要的是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办学方式从“按条件办学”向“按需求办学”转变,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高职教育院校多数脱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使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初,普遍走了一条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场所、基地等教学资源和条件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和教学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按条件办学”的办学道路。这种办学方式,是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易行而有效的办法,曾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实践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环节薄弱等突出弊端。这些弊端,直接造成了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和职业技能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即所谓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反常现象。只不过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和形势下,“有活没人干”常常会被“有人没活干”所掩盖。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可能改变。从长远来看,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危机之时,为着迎接下一轮经济繁荣储备人才,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利时机。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落实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探索和积极推进办学方式的转变,走“按需求办学”的道路。要科学预测地区、产业、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趋势、技术进步程度及其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确定办学规模,配置教学资源,设置和调整专业,改善师资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主动与市场和需求对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动员广大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实行“订单培养”,使办学贴近实际和需要。实行灵活的用人制度,大力引进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能手担任实训教员,充实“双师型”队伍,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切实推动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进一步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

 

高职教育院校多数脱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使我国高职教育受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封闭办学、产学研脱节,知识型教师多、技能型教师不足、双师型人才短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现象仍较突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决定从2009年起,动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当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的有利时机,走出去广泛寻求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巩固和加强与实习见习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互动、联系和密切协作,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育人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鉴定有机衔接的育人模式,促使学校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

第三,切实推动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利用比较优势,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打造和形成品牌和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截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之间为抢生源一哄而起上“热门”专业、不顾主客观条件求“全”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 、办学质量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使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临经济急剧下滑和就业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下,不尽快解决高职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继续走“规模扩张型”发展的老路已经为形势所不允许。因此,要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特色质量型”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一要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要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导下,在坚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应用技能、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职业特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二要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比较优势,打造院校特色。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等特点,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强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不求大而全,但求实而精,坚持差异化竞争、特色制胜、质量制胜的策略,培养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院校特色。特别是要培养和形成几个在国内外或地区内外叫得响、过得硬、受欢迎的特色精品专业,形成品牌效应,从而使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到有利位置,并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