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从历史角度浅析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浅析从历史角度浅析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日期: 2012-2-10 0:01:2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芳平 张景书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道器观 观念 法制化
  论文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史上,尽管一直致力于提高职业教育的位置,但古往今来,现实中职业教育一直是底层次的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处“下层”地位。基于此,本文分析在古代跟近代使职业教育处于这种地位的原因,再提出影响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比较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吏特别重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收入,所以以农业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有了相对的发展。但是中国传统的知识观,价值观等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以“道器观”为本的知识观 
   “道器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重道轻器思想一直影响着当时人们对知识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一种轻视技术教育而片面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轻视功能教育而重视价值观教育的态度。学海网(www.xuehai.net)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是我国文化的奠基,但当时他们对“器”的态度几乎无一例外的持否定的态度,最典型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不器”的观点,也就是说在“君子”眼里,技能仅仅是一些雕虫小技,不值得他们去花时间或者精力去追求。而在当时社会,如果被人称为是君子,那是对人品及道德的高度认同,是一种很高的社会殊荣,所以,为了成为人人称道的“君子”,有所追求的人也会摈弃技能,因为技能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反而是一种枷锁。 
   2、“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 
   儒家思想的“学而优则仕”屡获了几乎所有当时读书人的思想,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跳出农门”去做官,从而达到博得个人光明前途,光宗耀祖的目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思想观念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劳力者也就是拥有实用技术的人员,处于社会底层,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与重视,即使再优秀,也至多算是一名“匠人”。试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有多少读书人愿意从事身份地位低下的技术工作了。 
   3、“善教得民心”政治功能 
   在奴隶社会产生的学校教育,有中其深刻地社会背景,当时阶级压迫十分残酷,社会政治斗争十分激烈,这就赋予了教育特殊而专门的政治功能。孟子说:“仁言不如仁身之入人心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德民心。”孟子的思想反映了通过教育可以建立起有利于一定社会统治的民众思想意识倾向。所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阶层的社会地位,将教育的政治功能放在首位,将培养为其服务的政治人才以及教化庶民成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这样为广大贫民阶级为教育对象的职业教育自然便得不到政府的重视,所以作为下层人民谋生手段的技术教育始终是被统治阶级排斥在外的。 
   综上,无论是从观念认识上还是从行为上,职业教育就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能不说从一开始它就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配置了一副枷锁。 
   二、影响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思想的影响下,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民族生存的威胁以及教育落后所带来的国民不满等等一系列连锁反映的影响下,19世纪90年代倡导实业教育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起步学界多以1896年蔡金台在江西高安创立蚕桑学堂为起点。近代早期的实业教育在此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在此笔者将以近代早期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作为支撑 
   此时的实业教育主要是技术教育,其目的主要目的是实业救国、富国、强国,因此不是近代教育格式,只是学习西方技术的工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表层,只是将西方教育形式移植过来,并没有涉及深层次的制度和理论学习。同时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其转变为适应本土的科学技术,而只是停留在模仿表层。由此可见,此时期的实业教育主要是器物改革层面的教育,始终处于旧学与新学的矛盾冲突中,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治标不治本的学习没有为职业教育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与理论体系,使得职业教育难以成为正真意义上的教育,也就无法实现实业家门“实业救国”的美好愿望!  学海网(www.xuehai.net)    2、观念更新的不彻底 
   实业教育的产生本身就是教育理念更新的结果,实业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但思想意识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实业教育领域里,固有的传统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读书人仕的阴影挥之不去。科举之路的最终阻断,打破了多少士子梦寐以求的期盼,他们步入实业学堂,心里依然怀揣着对科举功名的眷恋,希望通过这些新式学堂同样获得对他们弥足珍贵的东西。态度是影响个体做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经过接受组织化和做出选择时的一个基本态度又可以进一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体系,成为个体在面对外界事物的做出选择时的一个基本参照物。所以由于当时人们的观念更新的不彻底,尽管实业家们一心抱着实业救国的雄伟理想,可是普通人的价值观里并没有接受职业教育。 
   3、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无法脱离社会的发展而独立发展。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没有经过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阶段,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大举入侵下,通过技术引进跳跃式地步入机器工业阶段,缺乏本国的技术积淀。总体而言,清末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十分脆弱的,发展总量十分有限。大部分工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仍然以手工生产为主,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以一般的体力型为主。对经过系统性、专业性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够,对实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十分强劲。再加当时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内外忧患中,政府对实业学堂财力投入也十分有限,这使得不少实业学堂陷入困境,难以为继。 
   由于当时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社会背景等各种因素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像实业家所期待的那样将职业教育发展成为一流教育,职业教育仍然处在举步维艰的地位。但在职业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是不能被否认的。 
   三、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任务,从此职业教育开始了它的新纪元。但是纵观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法制化建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建立起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法律体系,但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立法仅一个,缺少操作性的配套法规;近年来被大力倡导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也需要专门的法规来完善,管理与监督;针对目前的就业市场,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证书制度也势在必行! 
   结束语 
   纵观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话,我们就失去了这个成功的一半,试想如果当时统治阶级采用的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是墨子的思想,那么职业教育或许就会名正言顺的成为一流教育;如果说近代实业家的雄心伟志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年一遇的好运的话,只可惜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焦头烂额的社会,所以并没有使之成为可以拯救国家的一流教育;当下,职业教育又迎来一个风水岭,在加强思想观念、转变资金投入等措施同时再加强法制化建设,相信职业教育将成为中国教育真正的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庞世俊,王庆江."道本器末"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环境[J].学术交流,2007,(1) 
  [2]吴玉伦.对近代职业教育早期阶段的历史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 
  [3]吴国荣.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1866年—1911年)[D].2008.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