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

浅析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

日期: 2011-8-21 19:27:0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摘要:为了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德育课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根据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真正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  中职学生  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是摆在德育课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学海网(www.xuehai.net)这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关注学生、关注现实,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那么德育课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
    一、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口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是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学生为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对于学校而言,是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调动学生主体、进行成功教育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融人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社会的过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通过对职业道德教材的再加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德育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将之设计成职业道德教学的价值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的同时,明确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这样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呼应,一方面通过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把这种道德认知和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操作规范,遵守职业纪律,在专业活动中严格照章办事。这正是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真实检验,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二、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学生心理往往会出现不满、厌学、烦闷、逆反、嫉妒、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课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系统讲授相关心理学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那教师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呢?第一,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职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

学海网(www.xuehai.net)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第二,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三,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强,许多心理障碍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逐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四,注意自身形象,起到榜样作用。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三、针对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现在有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甚至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往往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是通过对现代法律的宣传讲解,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宣传讲解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与其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宪法、民法通则、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条例等,可以作为对学生常规的普法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合同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则可作为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二是在学习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维护法律的思想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法制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社会,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参加法律援助、观摩执法过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受直观法律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迁移、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少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而且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所以,有的中职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因此,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体验中提升思想。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培养。首先,要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人手,树立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从心底生起对祖国灿烂文明、壮丽山川的热爱,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幸福和陶醉,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骄傲感,乐意为祖国奉献所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其次,要从培养仁爱精神人手,陶冶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仁爱精神。仁爱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是推动人追求完善人格的动力。中职学生要从自爱、爱人、奉献三个层面培养仁爱精神,丰富情感。第三,要从培养人格气节和进取精神人手,锻炼中职学生的道德意志。中国人民有浩然正气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职学生要强化意识锻炼,形成刚强的独立人格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最后,要从培养自律意识和自立精神人手,养成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主要靠学生的自律掌控,自立调节,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立精神。
    职校毕业生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所以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专业、岗位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注重对学生认知工具的给予,这样才能体现职校特色,真正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