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

日期: 2011-3-2 10:55:58 浏览: 7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以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计算机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知识更新慢,教学重点跟不上市场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计算机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名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如果不是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自动手操作,他们是不会明白、不会记住的。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很熟悉,有的学生甚至天天接触电脑。但是电脑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它都是由哪些配件组成的,它们各自都有哪些功能?对于这些学生知道的可能就甚少了。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去,将学生分成2~3人一组,每小组一台电脑,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学生能组装电脑、且能迅速找出故障,再回头讲理论,学生容易融会贯通。
  二、从能力出发,改革教学方法
  1.细化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传统的教学大纲,基本从“教什么”出发,主要罗列教材章节题目,显得比较含糊、笼统,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而针对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所修订的教学大纲在内容、结构和功能上突出的是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成果”的描述,以及达到这些成果的标准,即学生掌握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比如Windows、Excel、Word课程,教研室组织计算机教师,在传统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证、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的需要,增加课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经过这样修改后的教学大纲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更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2.设计典型案例,实现教学内容再创造
  首先,教学案例要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又是枯燥乏味的。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往往能把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而且又生动活泼,能吸引人。而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在《图像处理》这一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制作自己的“电子画册”,即能通过实例的制作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也能学习到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次,教学案例的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设计出难度不同的教学案例,过难的话学生不易甚至不能掌握,过易的话失去挑战,也失去了教学意义。另外,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时,尽管已经把问题讲解、研究、讨论得比较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仍会提出不同层次、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譬如,针对刚进校的学生,因开设计算机课程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先做完的学生要给出更深层次问题;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电脑的学生,也要多主动关心,向他讲解具体操作步骤,这样一来,快的学生可以往深的地方研究;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接受慢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特别“辅导”,缩短与同学们的差距。
  再次,在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多元化。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图像处理》课中用PhotoShop制作手机广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拿出解决方案,最后再来比较综合。这样一来,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二是明确方法的多样化,防止学生思想僵化,做到会思考、会创新、会实践,就会“条条道路通罗马”。
  最后,在教学案例设计时要结合教学任务,拓宽思考空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学案例的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制作“北京奥运与旅游”宣传画,制作图片背景时,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运用3种以上所学的方法,制作“北京奥运与旅游”背景图片,95%以上学生都能灵活应用,思路拓宽,受益匪浅。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图像处理》这门课程,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对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上好”却非常不容易。面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上好前几次课非常关键,笔者打破原有的先讲原理再讲应用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先用数码相机让学生在学校校内摄影,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将照片导入到电脑中。用《图像处理》工具处理这些照片,顷刻间完成图片效果,学生好奇又惊奇。同时还展示一些精美广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展示一些多种图像模式表现的色彩效果,让他们了解色彩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精美广告的整体构思、创意、色彩、整体效果等。从审美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出现了学生“想学、要学、主动学”的现象。
  三、注重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由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评价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评价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既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又可以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应该由课程评价的裁判者逐步转变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鼓励者。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