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日期: 2010-6-4 1:17:1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崔保民

摘 要: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走“以人为本”的管理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以人为本”管理要从尊重人做起,这是学校管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信任人,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激励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发展人,打造人才培养的新平台,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才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才会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道德、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管理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的光荣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基础在于大力建设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关键在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要使学校管理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就必须在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学海网
这就把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准,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手段,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本质及教师工作特点所决定的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呢?“以人为本”管理是管理者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个性,达到对被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并通过与被管理者进行思想沟通及情感交流而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的群体,从而确立一个统一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观。同时,全员上下为实现共同价值观而迸发出的忘我的劳动热情及高涨的敬业、创业精神的高层次的科学化管理方法。一个实行人本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将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并以人本主义作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的核心,以成员的集体主义行为为基础,达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进行的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且双方相互促进的活动。这些活动自始至终离不开相互联系的教师、学生这些具体的对象,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必须从根本上对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主体来研究,特别是作为学校主导力量的教职工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学校的有效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备课、批发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源、教研科研以及家访等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其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于律已,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使教师连必要的“人格自尊”与“人身自由”都没有,势必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或行为,这种行为即使不表现出来,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安而导致工作 消极。因此,决定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要调动起教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校工作的积极参与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的因素主要表现
第一、需要与挫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一个明智的人,在实现自己价值方面的努力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需要发展并非绝对按此顺序一成不变,它可能因某人所处的环境与机遇而改变需要的顺序和比例,而需要越强,受挫也越强。通过对枣庄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心理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尊重需要的比例最大,占据42%;生活需要第二位,占28%;成就需要占16%,居第三位;政治需要占9%;而社会需要和安全需要比例都比较低,分别为3%和2%。以上数据说明,教师的自尊心一般较强,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也最容易受挫;教师的生活待遇相对依然较低,住房条件差、孩子上学所需要的各种费用等问题给教师带来生活上的困扰及心理上的挫折。但是,即使在物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教师自我实现的成就欲望还是很强的,且有相当数量的人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由于教师的交际范围有限,学校人员往来变化较小,又以个体劳动为主,而教育结果的集体性,为教职工的合作提供了条件,所以人际关系较融洽;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职工一般较安心本职工作,社会交往单纯,易于满足,受挫的机会较少。
第二、期望与公平。强烈的欲望对行为有较强的推动力。人的劳动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基础上的,教师的劳动也不例外。其期望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期望。每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虽然没有实质的效用价值,却有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也并非全是一概如此,还与人的目标价值取向、性格意志等有关。对领导的期望。教师的劳动在期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希望领导的尊重和肯定。例如,有些教师住房条件差,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等,经济上比较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领导能始终怀着关怀的心情问寒问暖,即使领导一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也会感到某些安慰。所以领导的角色期待与教师的期待应相协调;二是对工作成绩的期望。动机是推动行动的源泉,与目标价值有关,与对工作结果的期望有关。由于教师从事的是精神生产,成果是集体评定的产物,工作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教育效果的价值也无法计算。所以对教师资格的考核评定工作和评先工作,从领导到群众都有思想压力的畏难情绪。评比过程中的限额评比、从众心理、退让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都或多或少给许多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挫败和失望,自我期望值越大,失望越大。若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三是对期望结果的公平感。人们总是期望投入的劳动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特别是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比较,若双方的获得与投入的比值基本相等时,就有了公平感,否则就感到不公平,产生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甚至于发牢骚怠工和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从事的是精神生产,对精神上的公平感要比物质上的公平感反应强烈。因为知识分子是比较清高、知书达理、爱面的子的,所以,即使物质上有一些不公平,也会尽力把工作做好。如果领导对下属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领导班子、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教师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的,所以对教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具有较强事业心的人的管理,被管理对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育人的特殊的具有奉献精神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的“量”与“质”的考核与评价有很大的隐蔽性,它是不可能用一般的常规的对其他行业较为适用的直观“量化”考核来准确评价的。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因而对教师的管理,既要合理适度地运用“硬性”的科学管理的量化手段,更要注意运用有“软性”特点的“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尊重人,是学校行为的基本要求
学校必须在发扬民主、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搭起民主、和谐的桥梁,制定一套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的管理机制,例如:民主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质询会议制度、领导班子考评制度等,一个实行人本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应在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职工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连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学校如果仍以封闭的形式来管理,是培养不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的。当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能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 如其分地发挥。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严而活,要在“活”字上下功夫,重点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政治上、生活上、事业上对教师倍加关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在“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把学生既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要看作是服务的对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和隐私权、发展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一视同仁,给师生心理一种公平感。人不论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差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
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领导与教职工的上下沟通、教职工之间的平行沟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深入群众,了解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时领导为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生活福利、争取改善住房条件等等,依然有人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是理所当然的,只看见不足,看不见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使群众无法体会到领导工作的难处和苦衷。教职工之间的平行沟通也很重要,让教职工相互了解彼此工作的性质、特点、成绩、困难,有利于消除教职工之间因工作 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而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改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质量及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二)信任人,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人本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给人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其行为。
信任教师,相信教师的行为,激发和增强教职工的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人事工作方式……
,放开手脚,把教职工推向同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宽松、和谐的展现自我才能的空间,以平等竞争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制定一套有效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学校内部实行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任命制”和“终身制”;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增强教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师资配置。本着“量才适用、好钢上刃”的原则,实行公开选拔制度。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实际管理中要用好三种人:德才兼备之人。把这些人放到学校领导班子岗位,让他们尽显才能,发挥其带头作用;好强之人。他们自尊心特强、工作踏实,是实干家。把学校的一些活动交给他们去组织、去安排,发挥其智慧和才能;懒散之人。不要轻视他们,更不要歧视他们,要更加接近他们,宽容他们并适时提醒他们,使其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其自身的人身价值。通过优化师资,有效提高人才的最大使用效益。
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学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放手让他们管理自己、管理班级、管理学校,在各项管理中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能力,锻炼其独立人格,发展兴趣爱好,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三)激励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激励人发挥其潜能,是实施人本化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要通过榜样示范、目标带动、绩效激励等方式,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估,使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在有序运行中依靠常规动力自主运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才智,创造性地工作。评估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在对整体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又要重视对局部工作的评估,通过评估,使他们找到自己工作的优势,明确不足与差距,取长补短,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发展人,打造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发展人是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是人本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教师而言,主要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就学生而言,主要是注重个性特长,提高其生存、发展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是平时一点一滴练就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更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工程,学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坚定的职业观,以培养他们“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工作作风,鼓励他们勤于学习,敢为人先,努力做“顶尖”人才,确保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的先进性。
发展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它对学校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师生会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中蕴含的准则,产生潜在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使每位教师工作充满责任感,每位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所以学校管理中,要将文化建设融入制度建设中,创造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新思路,不断地更新观念,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为师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才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才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才会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的有道德、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