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日期: 2010-4-24 17:37:37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贺小营 郭建 隋继学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结合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阐明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制冷与冷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处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冷冻冷藏企业建设、冷库建造、制冷系统设计、制冷设备改造更新等必将对制冷与冷藏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竞争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学海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注重基础、结合工程、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校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始终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构建了制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历年来,在教改、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把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教育与传统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职教育则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注重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此,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深入的预测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我校制冷专业在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学体系。我们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整合重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建立了一个公共知识平台。
  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制冷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一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方针,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型才。
  2.正确把握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意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去掉没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大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结构,注意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重组专业教改方案,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专业教学改革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3.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加大人文科学课程的分量。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
学海网
  4.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多年来与多个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途径提供了条件。
  5.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专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对此,学校和系部各级领导都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专业教改的资金投入力度,花大力气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建设了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金工、钳工实验室、变频空调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化手段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改革带头人;编写了一批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专业教材。
  6.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制冷专业自1998年以来率先实行了学生持“双证”毕业,并把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规范管理。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培养了一批适销对路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操作、CAD制图、电工电子、压缩机拆装、制冷工艺课程设计、制冷电器维修、制冷装置运行管理、食品冷冻冷藏、中级制冷工、运行工和冷藏工岗位技能培训、现场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具有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的专业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将课堂教学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接触到工程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考虑解决措施,并通过模拟设障排故,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为辅。改革以后,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如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等,并对所有实验室都实行开放管理。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际设备的构造、原理和运行情况及常见故障,工程应用能力因此得到较大的提高。
  缩小了毕业生与企业在岗技术人员的差距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培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学上。进行改进后,在学校里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生产实际问题,有效缩短了由学生转化为企业技术人员的时间,近几届毕业生大多能较快进入状态,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教学改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持双证毕业,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口径更宽。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