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

日期: 2010-4-22 10:46:2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虹 高彤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中职学校在教育上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中职学校在教育上所寻求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和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等是实施教改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改;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是当今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
  自中职学校扩大招生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整体素质比并轨之前有所下降。

学海网
随之而来的免试入学政策,也像一阵势不可当的旋风刮到了每一所中职学校的校园,学生的整体水平更是不容乐观了。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我们中职学校除了惊诧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面对这样一批学生呢?如何进行教学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改一改呢?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中职学校还是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呆板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决定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中职学校应密切注视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新专业,并在教学上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总之,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中职学校在教育上所寻求的教学模式。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如护理专业、检验专业的学生在上病理实验课的时候,我们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做动物实验,标本的制作与观察,分析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做到每一个人都参与,并完成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作为本门学科总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们重视实验课的学习。通过这一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学海网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在校能独立思考,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去能干,用人单位用起来放心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中职学校也应注重实施层次教学。要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差、中、优学生的基本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在病理教学中,我们要在分层次以后,对不同层次教学班的学生,要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梯度”,对教学内容作适度的调整,从而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于他们,会觉得学习并不可怕,通过努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总的来说,从组织教学工作入手,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切实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辅导和分层次练习培养了学生们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具体落实了因材施教工作。
  
  三、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向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发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教法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教学;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教师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或许很活跃。但是,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使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就乱猜的习惯。可见,这种只重结果的启发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可操作的、程序性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通过过程启发式教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在这种过程启发式教学中,需在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运用电子化课件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方法上,电子化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它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如在病理教学中,根据直观性原则,演示课件与文字的讲授结合起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通过演示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形式上,电子化课件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答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的意义。运用电子化课件辅助学习,还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电子化课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刺激学生注意,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体,整理摘录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启迪思维。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更新观念,改变教学过程,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将传统教学媒体变为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