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校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分析

高校校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分析

日期: 2009-11-15 13:09:5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关键词:高校校园;不和谐现象代写论文;分析

    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然而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向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高校校园,在育人环境、育人环节、学术氛围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现象。现列举如下并做初步分析。
  
  一、教师个人价值的日益显现与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渐趋对立
  
  教师职业的神圣,引发人们对教师人格的完美期盼,“重育人,寡安逸,淡名利”确实是无数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所有教师都不求回报只求奉献已不大现实。

学海网
教师个体难以实现对社会道德和人格塑造的超越。如有的教师淡漠政治,在道德取向上功利化,人格塑造上流于平庸;一些教师甚至敬业精神淡化,教学科研工作被动消极,对学生缺乏爱心,忘掉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诸如此类现象都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
  教师的作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学生在道德理想、道德行为方面显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产生了道德价值追求的误区和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冲突与失范,损公肥私、真假不分、正直邪恶不明、高尚卑鄙混淆的错误便由此产生。这就急需教师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因为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构建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确立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观,树立献身科技、报效社会和精诚敬业的精神”。但是一些教师对学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其个人的错误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呈现复杂性,在学生当中弥漫着一股轻视学术、贪图安逸、急功近利的歪风,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二、高校有关部门的某些领导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破坏了育人环节的和谐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正逐步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基本上都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因此有关部门的某些领导通过自主扩招让一些和招生办、学校领导熟悉的人到下面去卖名额,收取一定的好处费;研究生与学位教育也趋向“产业化”、“市场化”,高官“拿”博士、大款“捐”博士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教师利用学生入党、评优、考试等索要好处,谋取私利;在毕业分配中由于用人单位不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在利益的诱惑下,有关教师极有可能把最差的学生粉饰成最好的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所有这些虽然只是较为个别的现象,但也可看到,当人们仍在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争论不休时,高校已争先恐后地跃入商潮,创收已成为高校领导现实的压力和动力。教师下海、学生经商,已非奇闻,教育和教学改革难以成为学校真正的兴奋点,“以创收为核心”已使大学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可悲的变异,教风和学风的式微便在情理之中了。
  

学海网
  三、现行学术激励制度、成果评价体系、学术氛围出现了不和谐现象
  
  不可否认,学术激励制度、成果评价体系在学术的健康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它的弊端也日渐显露。现在国内不少高校把教师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与教师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要求相关教师与科研人员一年内要拿到若干个项目,发表相当数量的论文,并将这些指标与教师津贴、职称晋升挂钩。随着市场经济意识和等价交换观念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渗透,一些学者相当程度地放下了曾有的尊严和清高,也出现了“知识交换金钱”的市场化行为。某些人在利益驱动下公然进行学术造假活动,并称之为“适应时代变化”。事实上,科研维系着学校的排名和声誉,事关学校的前途,学校党政领导必须认真纠正学术造假之风,维护学术的纯洁性。
  与此相关的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严重流失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不尽合理。在目前科研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有些科研人员不是将获得的科研经费用于正常的科研项目,而是当做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随意用于私人消费。
  由于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硬性规定,教师为凑足科研成果的数量,论文造假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评职称”变成了“跑职称”。现实中愿以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于教师职业而置职称评审于不顾的教师屈指可数。
  高校的不和谐,很大的成分是人为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因素所至。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要坚决抵制学术不正之风。高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作为学术机构这一基本理念,不能放弃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的角色行为的基本认知,它仍应保持作为文化先驱所具有的超越精神,仍应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生气盎然的“书香社会”,仍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造就出纯正学风、书卷风韵和端庄举止。
  其次,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学术道德严重滑坡与目前的科研体制和职称晋升机制的弊端有着密切关系。让学术回归学术,就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建立有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和评议机构,完善和统一学术规范,建立公示制度,增加遏制学术腐败的成本,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
  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优化师生关系。要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多地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在高校教师中大力提倡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的将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乐学进取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刘道玉.21世纪中国教育之展望[J].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