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科研

日期: 2009-1-11 13:12:10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教师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从无数教育家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们走的都是一条研究—发展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育科研能帮助教师完成由“教书匠”向学者和专家的转型。

  关键词:教师;教育科研;专业发展;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并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学海网
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件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类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这表明有关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问题已成定论。这样,教学工作就成了一种专业工作,而教学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就其内容而言包括:(1)专业知识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累积和更新;(2)专业才能的发展,即教师对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娴熟及教学能力的形成、提高;(3)专业情意的发展,即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适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教育科研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或有效的教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研究活动。同时也是对已有教育理论进行归纳概括,使其进一步完善,或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规律化,并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活动。教育科研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教育活动领域中各个方面的宏观和微观问题。
  
  二、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科研的价值
  
  目前,一些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不需要搞科研”;“搞科研是专家们的事”;“搞科研就是写论文”等等。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其观念几百年不变。唐代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就可以教一辈子。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探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和专业情感的培养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教师要端正思想,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研,从理论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个侧面,探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或缓解措施,纠正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的做法,从而使教师增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自觉性。在工作中,教师要从内心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培养终身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及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建立起对学生真正的爱,用真诚和情结稳定的个性品质努力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
  2.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教育科研,促使教师自觉地钻研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并运用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和专业知识,从而使教师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知识,发展教师的专业才能。
  3.有助于培养和形成教师专业技能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教育要改革,就必须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学理论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历史的总结。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一方面通过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教学能力。
  
  三、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
  
  1.增强教育科研的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有关的教育现象、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认识。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判断和认知水平,进而影响教师的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关键所在。教育科研往往被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教师们即使参加了教育科研活动,也是处于“助手”地位,配合、协助专家和学者进行实验研究,而且专家、学者的研究还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和解决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的成果送上门来,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心得、体会记下来,日积月累,并提升到理论层次,就会变成教育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由“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学海网
  2.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帮助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有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在这里,这些教师只注重了教育科研的结果,却忽略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教育实践工作中资料的积累。教育科研可以是:(1)总结教育历史经验;(2)研究当代的教育现象与问题;(3)预测教育的未来趋势;(4)进行国内外的教育比较;(5)推动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可以说教育领域中每一个现象、问题,甚至于每一个小的细节,都是教育科研的研究范围。它所关注的问题就是改善教学,完善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比如,教材是我们教师最熟悉的,教师们都认为教材是由许多专家们编写的,无论在科学性、权威性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教材在实际使用中,不但可能存在一些错误,而且还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实际教学的情况。因为教材在编写时是面向全国的,难免对某些地区失去特色。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国家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既是课改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教育科研较好的素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学校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和管理机制
  (1)学校领导要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中,无论是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决策、监督、评价与指导,还是教学工作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成绩评定,抑或是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示范、评价、心理咨询,都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支持。教育科研不单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只把“科研兴校”停留在口头和制度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要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多种措施,创设一种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就自己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困难进行广泛地交流与讨论,从而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2)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应学会合作。教育科研除了直接涉及教师和学生外,有时还会有家长参与研究。这样便有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和交往过程。在研究中,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师、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保证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研究中,如果那些有经验的科研教师能积极参与进来,这会对教师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3)建立教育科研档案。实行一题一档,每一个课题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分为主卷和副卷。主卷中包括:1)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实验方案、课题任务下达书及责任书、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中各阶段的总结。2)结题验收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验收鉴定书、成果推广和评价材料、研究成果著述,这是教育科研档案中的主要部分。副卷是课题研究中的所有实验材料,是形成主卷的佐证资料,所含内容纷杂,如实验研究中的理论学习笔记、调查问卷、学生的试卷、作业、实验报告、影音资料、各种会议记录、访谈记实、各种实验的原始数据,以及参考文献等等。
  (4)建立教师教育科研评价制度。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是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直接动力。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拟定教育科研参考范围,教师选题或自行拟定题目参加研究,学校成立专家小组定期进行教育科研进展情况检查和指导,同时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对完成教育科研任务好,经教育科研部门专家鉴定通过,并把科研成果推广交流的教师,学校应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让教师尝到科研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蓟运河.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9.
  [4]教育部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5]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