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日期: 2009-1-10 23:04:32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苏开荣 代丽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不可逾越的,两者只是教育类型、培养规格的差别而无层次的差别。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第5层次B类教育。根据这一分类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
    在国际上,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应用型本科教育早已有之。

学海网
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方各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德国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种与传统大学并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高等专科学校,其在专业设置上侧重应用技术、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为主。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科技含量、技术密集程度明显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对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而现有的二、三年制高职专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短期内难以适应一线工作要求。因此,发展应用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需要。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有利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应用本科教育要讲求适度发展,在现阶段应以专科层次为主,不能盲目升格,应适量试点,逐步发展,进而在我国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
    应用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
    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应是平行发展的。应用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高职都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人才,但应用本科出现以后,高职专科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当有所调整,与应用本科有所分工。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应用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
    应用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分支,应具有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考虑到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社会性。
    1.高等性。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应用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较高层次,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因此,应用本科的专业口径方面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厚一些,使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2.职业性。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应用本科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应用本科更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取得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使其毕业时能够胜任较高技术要求的岗位。
    3.区域性。区域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日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讲,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能力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目前应用本科的试点来看,应用本科教育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4.社会性。社会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普通本科教育也在讲要实现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参与,那么应用本科教育则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和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相应地,应用本科人才作为一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和素质:
    第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应用本科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用本科人才‘应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技术技能的操作水平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具体、工作层次多么基层,它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学海网
   第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应用本科教育是一种高职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的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技能水平为日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设置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应用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应用本科人才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际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四,人才的创新意识。应用本科人才是一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且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其培养目标应定位在现场工程师岗位群。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为“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
    四
    上面探讨了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本科人才,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
    1.课程建设和改革。应用本科教育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上应当体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的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增加几门课程。同高职专科相比,应用本科的专业口径应该更宽一些,但比普通本科教育要求要低。在课程上应该体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高职专科的基础理论学习是“必需、够用”为度,应用本科的专业理论基础则应该比较厚实。据了解,美国大学本科工程技术专业都开设大量的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二是加强实践环节。应用本科学生面对的技术和工艺更加复杂,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应用本科应当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关键。基于应用本科人才的特点,教师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结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现场考察,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应用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参考资料]
[1]赵月望,饶开芹,马寿喜.普通本科、应用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4,(6).
[2]李均,魏书敏.发展本科高职的误区及其校正.复旦教育论坛,2003,(6).
[3]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3,(4),
[4]王志勇,尚慧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几点认识.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