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实验模块教学构建探索

中职实验模块教学构建探索

日期: 2009-1-2 22:09:52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唐云华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中职实验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和为改变中职的实验教学与促进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中职  实验教学   构建  模块化  
一、中职实验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2006年10月我参加了由邓见元老师主持,武冈职业中专承担的《创建促进个性智能发展的实验环境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课题批准号: HSVAE0725 )。从开始学习理论、搜集资料、制定计划、构思方案,到2008年 3月,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这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对中等职业学校促进个性智能发展的实验实习评价机制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现将有关模块化教学的感触谈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学海网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由于它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先进性,又可以为我们制订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过程所借鉴,遂在中职课程教学中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的问题。
狭义的模块教学是指一个教学单元。这个教学单元可以是某一门课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这个某一方面内容的一个分支内容(相当于支模块),但它们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一个学习单元,适用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具有教学上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所要阐明的模块化教学是狭义的模块课程。即在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时候,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章节进行调整、重组或充分利用家庭、学校、企业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使它们形成多个独立而完整的专业模块,以期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整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智能得到发展。
二、中职实验模块化教学应当因校制宜的增删部分内容
1、教材中的一个章节就是一个模块,但它不是最好的模块。因为一种教材一般都在很广的范围内使用,编制者所设计的模块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否符合特定区域的特定学生,这都得加以思考。其实,编定、组合、增删教学内容仅仅是模块教学的一个环节,而完整而全面的模块化教学除了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系例问题的设计上,即要充分执行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三、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机制入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突出以下几个目标:
1、突出“四个基本”。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发现、探索、解决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并从中受到科学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正确薰陶。突出基本方法、基本态度这两个目标。
2、突出实践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实践,这不仅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必须还学生以实践权利,给他们一个发现、实践、体验的完整过程。当然,强调实践性,不等于教师放手不管,教师是其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究实践,是最为有效的教学途径。
3、突出自主性。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现象,要使学生在“动手与操作”、“积累与整合”、 “思考与领悟”、“应用与开拓”、“发现与创新”五个课程目标的达成上都会有较快的进展。目前模块化教学中的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知识容器的状况时有发生,必须改变。
4、突出合作性。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就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的改进,而且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中职实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要以师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为中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前提;2、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这是诱导问题创设并解决的重要条件;3、需要借鉴的书中实例;4、来源于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的信息材料和互联网收集的材料。其中,内容3~4是教科书以外的也是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的必备材料和重要保障。中职学科教学在构建教学模块化时,对此要进行充分的借鉴并进行整合。
1、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学生实际包括专业素养和生活体验,只有让模块中的内容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才能使学生进入模块化情境并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学习的兴趣。同时,内容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跳一跳,摸得到”,不能难得无所适从,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过分容易,使学生做重复劳动。
2、教材内部内容之间的整合。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为了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可以将它们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模块。在重组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习起点,设计有一定梯度的几个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灵活采用。同时,突出模块化教学综合性的优势,选择相应内容使学生在专业素养和情感素质都得到发展。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中的串联、并联有了一定的接触,到了职中还将在这两方面接触更多的东西。如果拆开原有的单元模块的格局,实行“串联类”、“并联类”的重组,这将使知识的感悟由片段的、零碎的呈现变为复杂的、完整的体系。
3、教材与教材之外信息材料的整合。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教材原有的教学章节为基本内容进行保留和删减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增补来自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课外书、或网上的材料,组成新的模块。例如电子电器专业的《电工技能》中学生学完后还是难以把握并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建议删去其中较难的,保留《内外线安装》等章节,然后,补充课外的若干适当难度的操作,形成模块,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研究,以达成对“内外线安装”的整体把握。二是以某一章节为基本内容,增补教材以外的信息材料,使之成为整体性、独立性很强的一个模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学习方法。三是依据课程体系,自编校本教材,自创新模块,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
学海网

五、中职实验模块化教学课型的设计
课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而精心设计并组织的授课形式。中职实验模块化教学,可以设计出以下五类课型:
1、综合性课:从内容上看,模块化反映的往往不是一个知识点,一个事物的侧面,它更多地向学生陈述和呈现事物的全貌、过程的全貌;从知识形成来看,它应该在突出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地位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实际的专业学习活动中感知具体问题,实现“生成性学习”;从学习形式上来看,有课内、课外的学习,有自主、合作性的学习;从学习的方法看,有时要把学习内容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加以动态组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研究性课:模块化教学往往要解决某一类事物系列问题,可以也应该象技能性学习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改变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和发现,关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思想交流、灵魂碰撞、生命深化的过程。
3、互动性课: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型占有很大的比重,课堂上,一切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而模块性学习强调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强调这种参与是在思想、情感、知识的交流中完成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互动性课型也应该是模块教学所应关注的。
4、开放性课:由于模块化教学其教学内容不仅仅限于材料,而是教材和学生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的融合,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广阔的空间所获得的知识、信息,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信息去探究新问题,取得新发现。
5、创新性课:专业课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是有区别的。某一模块所呈现的问题提出来后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其言之有理、教之有据,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笔者以为上述五种课型可以以某一种课型为主体出现于模块教学的某一节课中,也可以选择相互融合的方法。总之,课型的选择依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形而确定。
  六、中职实验模块化教学评价的设计
模块化教学的目标是“四个基本”,它着眼于改变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习的能力。这种目标指向与技能性学习有相通之处,因此,在评价制度上也要引入真实性评价下的技能考核评价方法。
1、真实性评价下的技能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原则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本,以激励师生改进模块化教学为目的。
2、真实性评价下的技能考核评价的内容应注意到专业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3、真实性评价下的技能考核评价的重点是模块化学习的过程。即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参与率、参与程度。强调过程评价旨在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真实性评价下的技能考核评价的方法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因此,尝试建立以成长记录袋评价(低利害的真实性评价)+技能考核评价(中利害的真实性评价)+期末考试(高利害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实习评价机制,对于提高中职实验教学水平,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本文系由邓见元老师主持的湖南省职成教学会批准(2007~2008)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建促进个性智能发展的实验环境研究》(课题批准号: HSVAE0725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诺顿.美国《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2.戴维.美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1
3.邓见元.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全书?改变实验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北京,2008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