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种思路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种思路

日期: 2008-12-28 14:13:46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洪申我

  要: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根据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要求,将课程体系分为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操作性课程三大模块;并根据课程性质与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也是高等教育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告知性;识记性;操作性

 

教学改革是学校一切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已提到高教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高等教育直接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无疑也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构成与内涵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在智育方面更是如此。

学海网
大致地说,中小学智育主要是进行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高校则更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教育养成,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中小学教育的结果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高等教育则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个任务,主要依赖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得以实施。当然,高等学校要培养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德育首位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毕竟还是以专业教学为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所占份额最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把占时间最多,内容比重最大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些,则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改善专业教学的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到位的关键问题。

按照普通高校的传统做法,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一般分三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分法是按照课程内容的性质及与专业的关系而定,自有它的合理之处。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却有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地方,它强调以培养技术

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中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只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普通高校传统的专业三大类课程模式与职业大学的教学实际,是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按学科内容性质划分课程,换一个角度从对学生要求的角度来看问题,即站在要求学生掌握些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的立场上对待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我们以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体可分为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操作性课程三大模块,由它们组成高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主体,这是就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言;而具体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样可分为告知性知识、识记性知识、操作性知识与训练三个部分,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部分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要求,三种类型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大不相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份量也不相同,对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于告知性课程,我们的理解有这样两层含义:首先,它们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基础学科与周边学科知识,既与专业的知识或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学科。将这样一些课程内容告知学生,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是一些当前不一定立即用得上,但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有所帮助的学科知识。把它们告知学生,是对学生素质的一种培养,是为了他们将来的发展后劲作铺垫和准备。同时,也对那些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就业有所帮助。这方面的教学虽无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成为新思路的触发点或出发点,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应用文科专业的管理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大致可归入此类。

关于识记性课程,大致是指那些学生必须熟记在心的学科知识,它们为学生奠定了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专门人才首先必须具有比较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相关能力。没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存,所谓的技能与能力只是空谈,所以,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比如外语,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又从何而来。还有那些专业学习必须熟记的法规、规范、条文、定律、公式及工作程序,也只能靠“死记硬背”,别无他法。识记性课程涵盖的大多是某一专业的最基础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牢牢掌握,将导致缺乏专业基本常识,更谈不上专业能力及运用。

关于操作性课程,是指那些主要必须落实在实际操作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与技能,最主要就靠这类课程的教学来支持。因此,这类课程大都是专业主干课程,应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独立操作与运用,获得比一般院校学生更多的实际训练。可以说,这个层面课程的教学,是高职教学区别于一般院校教学的特色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去落实。此类课程一定要突出“应用”,务求熟练,造就学生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位。这类课程包括外语的听说、文科的应用文写作,财会类的会计实务、建筑工程类的施工技术等等,其他一系列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也应归入此类。

学海网

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的合理配置,构建起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告知性课程传授的知识,当然不仅包括本专业的一般知识,还涉及到相关专业乃至新学科知识。通过告知性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对宽广的知识面,这对他们今后就业的适应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可能条件。识记性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条件,而且也是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的必备基础。操作性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讲求实训,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因为它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操作教学与训练,所以比通常的师徒相授层次要高出许多。而且有许多的实训项目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所以它既摆脱了学院式教育的限制,又贴近了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三类课程构成高职课程体系的三个主要模块,合理配置构建起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

当然,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操作性课程的区分,只是就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要求所作的大致划分,也就是说某门课程归属何类,是对该课程的内容主体与主要目的归类。因为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可能存在告知性知识、识记性知识、操作性知识与训练并存的局面。但是必须承认,三种知识的构成及份量在不同课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如能对各门课程作出基本定位,然后根据定位情况,对课程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就会明确一些,具体一些,操作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对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会比较落实。

在高职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从份量上看,告知性课程与识记性课程必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它们毕竟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虽然只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但在现代社会中,每一种专业总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现代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型”,而不能是“竹竿型”的。所以,专业相关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对个体的成才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告知性知识与识记性知识对学生成才是奠基性的因素。不过,因为课程性质与知识性质的区别,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一是了解,二是熟记。操作性课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此类课程的比例要大得多,也要求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但对具体的学生来讲,却可以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冒尖,因为学生各有特点,在应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面面俱到、齐头并进也是不可能的,应该鼓励学生在较全面掌握的前提下突出某些专业技能,造就掌握绝活的尖子,这也不无好处。

课程性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应有较大的区别。大致而言,告知性课程可较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不过,既然该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担负着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就成了一个事关教学效果的重大的问题。因此,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知识进行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有益的办法。识记性课程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些知识,讲练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边学边练,既达到识记的目的,又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而且,经过了练习这个环节的训练,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操作性课程的教学目的既然是培养学生掌握岗位(群)的专业技能与能力,那么,实训则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只有经过实践,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与能力。实践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训中,应创造出一种实际情境氛围,有可能的话,则应该将之推向实际工作情境,因为实际工作环境的许多相关因素是学校所不具备,难以完全设计出来的。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对许多学校来讲都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难点,但却不可或缺,必须花大力气加以解决。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当然还有许多,此处只能是开个头,引起大家注意。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这一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校教育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一种转移。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类模式,重视的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可以说是学科本位观念的体现;将此模式改变为告知性、识记性、操作性模式体系教学的重心则是以学生需求为支点,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及掌握程度,所以说它更具有学生本位色彩。学生本位思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它主要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毕业生的基本走向是实际工作岗位,而非继续深造,因此,这一理念更显重要。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有理想的实用主义者。首先,必须是实用主义的,也就是说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次,必须是有理想的,这个理想既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同时又包含了提高学生素质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利于将来的继续发展和提高两个层面上的意义。这个目标,必定要落实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但又是必须切实做好的重要工作。因此,把自己一些初步思考的意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