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08-12-28 2:25:20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孙中范

 摘要:为了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高职教育的办学格局、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就高职教育的定位、如何办出特色,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定位;特色

 

    1999年11月,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并且下发了《教育郡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并且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高职的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态势。从 2000年12月以来,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遴选工作,先后对河北、上海、吉林、江西的33所学校的45个专业进行了考察,同时与长期从事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了高职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学海网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与国外比较起步较晚,但在从事高职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已经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办学经验,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议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力量,从理沦上加以总结提高,在政策上更加完善配套,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无论是在社会上(包括各级领导、家长和学生),还是在教育界内部,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认识没有完全到位,政策还不够配套,高职教育的投入还没有落实,它的地位和作用还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加上1999年以来高校大规模扩招,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高等职业拉术教育的政策出台,使高职教育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为了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高职教育的办学格局、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想就近几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思考的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供高职教育战线的同仁们讨论。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认识

    从1998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三教统筹”调研开始,就遇到了一个高专、高职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样一个问题,而且争议还很大。育人说,高专是本科压缩型的教育,本科生就业难,专科生就业更难,加上社会上对人才学历层次的要求上升,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高职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它与高专教育有根本性的区别。而有的人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事实上高专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样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因此认为高专和高职投有什么区别,这些看法看起来似乎都有道理。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长期以来是重层次、轻类型,以学制的长短划分教育层次已成天经地义;又由于目前我国高职在起步阶段,绝大多数高职教育是专科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专教学改革和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是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说高专、高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但从教育理论和政策指导上说,我认为绝不可以把高专和高职等同起来,它们是教育理论上的两个不同的范畴。高专是指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以区别于中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高职是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它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教育的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应用型”教育。因此,决不可以把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混为一谈。虽然目前高职教育绝大多数是专科层次,但从长远发展看,还应有“应用型”的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当前有个普通的说法是本科教育是学术型、研究型教育,专科是应用型教育,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尽科学。其实在本科院校,有些专业实际上也是应用型的教育,职业技术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

    为了使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首先解决高职教育的定位。我们应当从理论上坚定不移地肯定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其一,它是正规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二,它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型教育;其三,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改革中,应当努力形成“学术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翼齐飞的格局。而且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构建全方位的立交桥。使我国需要进入高等教育的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多样化的需要,选择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历史趋势。党中央的这一决策符合民意,具有战略眼光。实现这一战略决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改革现有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实行国有、民办、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以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建商职教育的多种运行机制,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据1999年的统计,全国高专,高职、成人高校共有1345所,占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的69.26%。其中高等专科学校31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61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871所。另外,还有普通高校的成教院和职业教育的二级学院982所。以上三类学校专科层次的在校生为398.06万人,占整个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5.37%;毕业生达到118.9万人,占整个高等学校毕业生的68.5%;三是三类学校共招收高职专科生147.69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规模的53.62%;以上数据有力的表明:三教统筹,多路六军共同发展高职教育的格局已经形成。

    我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历经曲折艰难之路。建国初期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就明确规定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适应改革开放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高专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努力纠正“本科压缩”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等专科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主力军。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以来,在全国中心城市建立了一批职业大学:近几年各地又建立丁一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些成人高校也改制为高职学院,而且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创造了许多高职教育的新鲜经验。高职学院的发展无疑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人说从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开始,已有80年的历史。它为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了一大批顿导骨干和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据1999年的统计,一是成人高校的在校生占整个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的65.7%,二是成人高校专科毕业生占整个高等专科教育毕业生的65.7%,三是成人高校招生数占整个高等专科教育用生总数的67.6%。这三个数据有力地表明,成人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鬟—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成人高等学校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背靠行业和企业,容易实行产学结合,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三是灵活的办学形式和运行机制更加有利于发展高职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成人高校办学条件较差,对此可从采取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加大投入等方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使之成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主力军。

    综上所述,三教统筹,四路六军(即高专,高职、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发展高职,各有各的优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突出特色,共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任重而道远。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多样化

    我国教育观念受苏联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重层次、轻类型,形成了封闭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卷子,一次考试定终身,以考试成绩论质量,已经成为固有的思维定式。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开始打破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我认为,这种改革还比较滞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才成长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多样化的。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多样化,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须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共性,这就是以市场化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概括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三教统筹的基本共性,是统一的基础,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共识。这是一大进步,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学海网
 为了更好地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类型学校的优势,努力探索适应本专业要求的培养方案,创造自己的特色。在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提倡教改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化。例如,高职的专业设置应当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有些专业还应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以期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要求。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要根据行业需要而准确定位,工程技术类专业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有些专业可以培养高级技艺性的专门人才;而有些职业范围较宽的专业,或管理、服务类专业,似应以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甚至有些专业还可以培养技术、管理相交叉的复合性人才。对此不可强求一致,允许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还是坚持专业口径“宜宽则宽,且窄则窄,宽窄并举”的方针为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上,也应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模式。上海市教委提出发展高职的“一个中心,两个生长点”的原则(即以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为中心,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专业发展的两个生长点)。这种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的教改思路,具有创新精神,值得提倡。

    高职教育要正确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关系。根据专业需要的不同,在基础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上,也可以有不同的比例。有些专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基础理论或专业面可以宽一些,以增加专业适应性;而有些专业根据行业的需要,应当加大技能性的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应当大一些。这些问题的处理.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

    上海金融高专国际金融专业,为了使专业建设同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接轨.他们提出:“从专业英语教学向应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转变;从单一银行管理向大金融思路转变:从传统金融业务向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转变;从注重实践教学向融合实验、实训、实习的系列实践教学模式转变”的教改方案,是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的教改思路。上海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根据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宽口径专业面、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专业教改方案;建立以土木工程施工为框架,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体,以培养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准职工身份”实习等办学模式。这些教改思路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四、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关键问题

    通过对上海、河北、吉林、江西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遴选和考察,大家普遍反映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依托行业、企业办举,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

    前一阶段,有的人在宣传教育产业化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可以高收费,用学费收入来发展高职,甚至有人说高职教育是可以获利的产业。这纯粹是一种误导。高等职业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适当收取学费,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是合情合理的。但从中国国情出发,学费不能收得太高,我国有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确实是富起来了,但广大的职工和农民并不富裕,因为学费过高而使这部分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取的。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较大的投入,它的成本是很高的。为了实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实践环节,要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比有些文科专业的投入要大得多。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普遍紧张,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材建设滞后,相当多的院校学杂费收入只占学校正常经费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经费缺口较大。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社会积极参与、学校多方筹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是否可以象国有企业改革那样,探索股份制、合作制的投资办学体制,以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高职教育的专业都是针对某一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的,它培养的人才直接为行业、企业服务。让行业和企业从学校的专业设置的论证、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业指导与分配等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学校除了培养人才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企业咨询服务,参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是教育和经济的直接结合,搞得好会产生“双赢”的效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将原来行业、部门办的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划转地方政府管理,这对统一高等学校的规划和管理是有好处的,也促使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来说,必须加强行业、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和指导。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有充分的行业背景,教学改革的思路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毕业生就业必须得到行业、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是很难办好高职教育的。因此,高专、高职、成人高校的管理权限下放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之后,应当实行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集团等共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主管部门实行对学校规划、教育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宏观指导;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的教改工作,指导毕业生就业和分配。双方都应对学校建设给予经费的支持,双方各负其责,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共同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

    从几个省市教改试点专业来看,凡是依托行业和企业的学校,产学结合都比较紧密.教改方案符合实际,毕业生的就业率都比较高。上海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教改成果显著,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办学有三个坚强的后盾,一是依托同济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名牌大学的无形资产,入同济的高职学生录取线均高于上海市录取线20分左右,使学生的入学质量有保证:二是依托上海建工集团作后盾,参与教改的全过程,使专业教改更加符合行业的实际;三是依托上海市建委,把高职教育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紧密结合,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这些学校办学的经验证明,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是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

 

    五、积极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多数学校,为了搞好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教改方案.都与企业签订丁学生实习的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探索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需要寻找突破口,在这方面上海市提供的经验可以借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教委筹划建立10个全市性的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上海交大农学院的城市农业实训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的汽车运行工程实训中心、上海二工大的机电实训中心、上海旅游高专的旅游饭店实训中心、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上海二医大的高级护理实训中心。这些实训中心由市政府拨款,学校自筹、行业企业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这些实训中心的设备先进;科技含量较高,为相关专业提供实训场地,同时面向社会开放,为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服务。这种公共实训中心的建立,做得好最终取得学校、企业、学员“三蠃”的效果。大家普遍反映建立产学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光靠学校的力量有许多困难,必须加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

    上海普陀业余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从90年代起.通过建立海信公司(法人主体),以产业为渠道,构建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系,以教学为中心,实现三个二位一体,即专业与公司一体,教师和研究人员一体,教学实训和公司项目一体;以科研为实力,为社会提供优质服秀,教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农工商超市、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等连锁企业集团建立了产学紧密合作的机制。上海金融高专在新校址筹建“模拟银行”,实行银校合作,引进银行共同建立“模拟银行”,使它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同时也是银行对员工进行教育的培训中心。这些做法都应很好的总结,井加以推广。

 

    六、关于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评判高职质量也就应当建立新的标准。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经验表明: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首先应当有高水平的高职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高职专业带头人起码应当具有以下素质:一是热心高职教育事业,这是前提;二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为专业教改明确思路;三是具有本专业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带头人的水平高低,决定专业教改思路和教学质量。

    据上海市教委反映,当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材欠缺.专门的高职教材不到20%;“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提高,是当前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因此,花大力气加强教学最基本建设,增加投入,编写符合高职要求的教材、加强教师培训,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

    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目前进行的专业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不了业,一切改革都将成为一句空话。由于目前教学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在政策上还不配套,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大就业指导,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机制,将是一个当务之急。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