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日期: 2008-12-27 6:06:23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蔡新红 王洪坤

摘 要:讨论了电路课程的新特点,基于创新教育的认识,指出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创新教育,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电路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工程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对教学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但目前《电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技能等方面,都难以全面反映教学改革和创新成果。

学海网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电路”课程教学及其实验中实施创新和改革研究 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路》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经典理论多,数学推导多。
2、实用性:根据电路的模型分析任何实际的电路。
3、变化性:同样几个电路元件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电路。
4、基础性:由于《电路》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5、内容多:电路有直流、交流;动态、稳态;线性、非线性;时域、复频域。
由于上述的原因,学生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作为电气类专业的基础课,“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动力和效果。原有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讲台、黑板、粉笔) 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同时由于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多,实验设备、场地的投入不足,也限制了教学的改进,这就需要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式。随着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边缘学科的发展最为活跃,成为新技术、新成果出现的重要增长点。计算机技术与电路理论的相互渗透、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和设计这样的交叉学科,促进了电路理论的新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电路课程较之过去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学生更好掌握该课程我们将从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应力求多样化,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增大了信息量,图、文、声并茂;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教师授课的内容更加规范; 采用醒目的彩色线条,标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减少了教师上课时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难点等等。另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课堂上直观的观察到所研究对象的复杂变化过程,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够自觉的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电路教学中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
(1)信息量过大,信息显现的速度较快,学生思路跟不上。
(2)无法获得传统板书按推理或演绎思路进行逐步讲授的效果。传统教学时,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相应的问题,听课的效率比较高。
(3)由于多媒体的频繁翻页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很难高度集中地、长时间地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连贯性较差。
(4)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除了少数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应试型的,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基础是不牢固的,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学海网

因此,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讲课时,主要的推理和演绎仍通过板书形式,老师讲授的速度有所减慢,但方便了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教育教学的学习方式进行过渡,从而使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加强实践环节
电路实验课是电路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电路课作为电气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往传统实验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无疑是最基本的、必要的。然而传统的电路实验都是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接线方法都写得很详细、具体,教师在实验课前的15分钟左右讲解,使得实验操作性增强。因此,学生几乎是被教师和指导书“扶”着完成实验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验教学改革应着手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我系已对传统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改革,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自行设计实验上;逐步减少对理论的验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仅作启发式、提示性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实验兴趣。从而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创作激情。另外开放实验室,鼓励和调动学生主动进实验室,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研立项。这对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是很好培养和锻炼,但实验室的开放也需要有时间、经费以及指导教师的有效保证。
3、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善大学教育条件,提高大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的添加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相关内容,如在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一节中,对于简单的网络可采用观察的方法写出电路方程,手算求解各支路的变量;而对于复杂的网络,用手算就很困难,这时候可以借助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让学生自己编写计算机电路分析程序,上机完成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起个人作用,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也得到锻炼。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就要加强三个方面的意识。
(1)求知意识。教师要重视知识的更新,深化专业知识,依靠知识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志趣,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给学生以启迪。
(2)创新意识。要培养有创新思维学生,教师应先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
(3)加强育人意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积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难、质疑、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电路课程的创新教学中,需要我们采取“扬弃”的态度,从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结合本校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深化,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