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当代中职生写作水平缘何下降

浅析当代中职生写作水平缘何下降

日期: 2010-8-23 12:49:44 浏览: 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 中职生 写作水平 下降 原因 提高途径
   论文摘要: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生现状,分析了学生写作水平下降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如今语文老师每每翻看学生的作文本,便会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词汇贫乏、干瘪,内容空洞,结构呆板,令人难以卒读。
   中职生,情况更是惨不忍睹。一听说写作文就害怕,课堂上布置学生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学生愁眉苦脸,迟迟难以动笔;有的同学赶紧打开语文书,想从书本里直接抄袭;有的同学则左顾右盼,准备参考“左邻右舍”。学生的习作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在一个近60人的班级中,能按时完成、结构完整、基本符合字数要求的只占全班的10%;能勉强按时写完,但字数明显少于要求的也只有30%;还有近60%的学生不能写出一篇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章,大多只写了一二百字,个别学生只开了一个头就不知如何往下写了……那些完成了的习作,质量也并不高,语句基本通顺的大约占70%;而80%以上的作文都有错别字,有的甚至在不到300字的作文中出现了20多个错别字;即使基本完成了作文,但文中所用几乎是口头语言,特别是:哩、哦、哇、咯、噢等感叹词,出现频率甚高。正规的作文不会写,常用的请假条、留言条的格式也不懂。
   一、原因
   生气勃勃的中职生,写出的作文却味同嚼蜡,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中职生中有的是初中毕业生,有的还没有初中毕业,有的已是社会人士。年龄差别大,知识水平差别大,领悟能力差别也大,这就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压力,难以因材施教。最近几年,学校不断扩招,更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加上教师队伍人才缺乏,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只能让学生吃“大锅饭”,结果好的更好,差的依然差,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2.中职生多数来源于城镇和农村。城镇学生阅历少,农村学生见识少。众所周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有丰富的阅历,所谓见多识广。根据调查,许多学生的家庭很贫困,独身子女的很少。据了解,一个班中的65个同学,属于独生子女的只有一或者两三个同学,占的比例很少,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很多学生的父母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群体,或者是下岗的、单亲的、父母离异的特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难有条件出去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3.中职生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素材。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也少了同行的竞争,开展的业余活动也就少了。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而对于中职生,最大的压力就是就业,找个好的工作岗位。因此,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越来越少。加上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扩招了,但是校园并未扩大,学生的活动场地“缩水”了,能减免的活动就尽量减免。没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变少了;缺乏了写作素材,相当多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提高写作水平更是难上加难。
   4.中职生动笔太少。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了具体的写作实践,看再多的作文书也只是理论知识。而现在的中职生不仅动手的机会少,而且自己也不想动手。那么,想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何下手?
   当然,中职生写作水平下降,并非是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后形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学,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升学率,注重书本知识的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写作教学的量和学生练习的量远远不够。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成了基础课,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一句空话。
   二、提高途径
   那么,我们如何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语文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平时教学着手,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丝毫兴趣,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厌写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为谁而写的问题。学生如果认为写作仅仅是为了让老师看,仅仅是为了应付作业,那么就会陷入为写作而写作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根本不会将写作和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联系起来,更不会想到要用写作来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只有让学生明确写作对学生自身的意义和在将来社会中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重视写作。同时,我们要使学生肯写、爱写,就要让学生真正地抒其志,写其心,以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作文的内涵,让学生从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诱发表达欲望,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从而充分投入地写作。二是多些表扬,少点批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既与其自身作文水平有关,又与某些老师的敷衍态度有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关注作文分数,对批语从来不会认真看,采取敷衍的态度随便打个分数应付,自然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应该学会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写作成果,认真批改,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一些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应该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或张贴,进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写作水平。
   2.大量阅读,并学以致用。仅仅重视并有兴趣还不行,不进行大量阅读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建议学校即时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按时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作文评比等有意义的活动,藉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写不出文章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有话说不出来,一类是无话可说。前者无非是表达上的问题,可以慢慢提高,但后者的弱点却是致命的。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针对学生生活积累社会阅历方面的贫乏,老师应该彻底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落后僵化思维,引导学生走到生活中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到农村、企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平时也要做有心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多加关注,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4.改变教师评改的传统做法。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定规。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甚至要求篇篇处处“见红”,什么“题批”、“缝批”、“眉批”、“总批”,什么“改字”、“正词”、“调句”……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做法,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励工作。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只要学生认真按照以上几点,持之以恒,多阅读,多练笔,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会得到充实,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写作难的状况也将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周晓波.中职应用文写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0.
   [2]中职语文教程改革.海南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27,第2版.
   [4]语文.语文出版社基础课教学用书,200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