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计算机实用性教学刍议

高职计算机实用性教学刍议

日期: 2010-8-24 1:59:05 浏览: 2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以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灵活使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谈了计算机教学实用性教学的特点。
   [关健词]高职院校学生 计算机教学 实用性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情况介绍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教学和教材中学校从学生运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善于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计算机理论、原理、系统知识要学,但更应注重实效性,事实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是越来越便于用户使用了,使得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越来越强,也更容易实现。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
   二、计算机实用性教学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储存、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它进入教学过程,就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借助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等,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同时、掌握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这就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的格局,代之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环境,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有可能被大大调动起来。
   1.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探索计算机实用性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深化计算机教材改革增强其实用性
   突出高职特色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高职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等反映到新教材中教材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对于某一模块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人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灵活结合专业与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4.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能力为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关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的应用这条主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中,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分析和解决与计算机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综合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实施方案的灵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等。为此,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目前社会上很多应用软件(如人事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那些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学到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作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求,培养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8-20.
   [2]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3,(26):37-40.
   [3]韩玉波.实用技能类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D].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2000.
   [4]刘明生,王救文.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讨[D].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
   [5]李华,李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6]施炜.高职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0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