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日期: 2010-6-26 13:36:05 浏览: 2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套共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通过对成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从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课程设、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对策。
   公共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8月颁发了新的(以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定公共体育课程大纲,是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本文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指出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现状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由四个校区部组成,一个大学部,二个中专部,一个职高部,大学部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半,三个学期,中专部和职高部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为二年半。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大学部选项上课,其它部不是选项上课;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为:大学部选项课(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羽毛球、贻拳道等项目),其它部内容主要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为主。体育课基本没有教材,执行自编教学大纲,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是将其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折算成百分数来加以评定。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上,目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中明显缺少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内容。
   (2)在课程设置方面:《新纲要》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应达到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选修课”。目前我院大学部只开设三个学期的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也未开设规范的选修课;中专部与职高部只开设二年半体育课,与中专部和职高部学生是15-18岁学生运动需求不符。
   (3)在课程结构方面:因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只有课堂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现行的大学部选修课教学模式没有达到“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而且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但是由于学生选项后都是只有经过初级班学习后,才能进人提高班,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我院场地、器材的原因,目前只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等七个选项课项目,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小,因此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及“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等方面尚存不足。中专部与职高部是以自然班为教学班进行教学,男女生未分开。
   (4)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我们的教师尚未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育思想影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提高,轻意识和习惯养成、重身体教育轻心理和文化教育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不仅在课程内容的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接受性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在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师生之间多边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欠缺。
   (5)在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公共体育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没有专人管理,不利于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和选课平台没有建设,所以也达不到《新纲要》规定的“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的要求。
   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观念没有更新;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场地建设速度、教师扩充速度跟不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进建议
   (1)在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上,增加内容具体,便于操作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在课程设置及结构方面,实施“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大学部按第一学期基础课;二、三、四学期专项选修课、三年级俱乐部活动课、竞技训练课、四个层次进行课程教学。中专部和职高部一年级基础课,二、三年级专项选修课,并且男女生分班上课。同时为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保健班。
   (3)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最大限度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的权利。
   (4)破除以竞技体育教育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构建“身体、健康、娱乐、竞技、文化”相结合的教材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体育中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内涵,以适应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
   (5)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理论教学计划和监督措施,让理论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6)开发网上选课平台和场馆、器材管理等系统,力求使公共体育课部的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7)加强体育课程改革的领导,由专人负责,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以科研立项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内外的教学管理,坚持教学检查制度;搞好每二周一次的公共体育课部业务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推广新经验;制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每年评价一次,评价结果记录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奖励等的主要依据。
   四、结语
   一般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新纲要》对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学院应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包括学科建设与发展、师资引进与培训、软硬件设施的配置与建设等,以适应《新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