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型课程体系

构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型课程体系

日期: 2010-8-17 17:49:28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课程教学体系对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十分重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教育的核心。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则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职场跟进方向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力本位的理念的不断提升,某些高职院校也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往往仅限于局部,在课程体系整体上还没有系统的变革,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晰。专业理论课(基础课)有重复现象,专业技能课有倒挂现象,还有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衔接等现象。
   1.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还是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性,实训环节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接轨,没有体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落到实处
     近几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规模扩展较快,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也不愿耗费精力和财力再去培训。学生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究其原因:首先,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实施,甚至有些院校为了迎接评估,艺术设计专业即便设有工作室等实训场所也不对学生开放,通常只是摆设。即便学生在工作室里能够做一些模拟项目,也很难真正了解实际工作实施的全过程。
   1.3 陈旧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 学生学到的内容过于侧重于书本知识,而教材又不能较好地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实际项目的技能性。再加上双师队伍不够强大,教师自身理论有余而实际经验不足,无法实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陈旧的课程体系,滞后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也不够完善,不利于综合技能的培养,没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也没有体现服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以就业为教学目标,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充分的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学好理论知识,而在企业的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学到足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能够在实习过程中为企业完成定量的工作任务。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参加到工作中,便于学生就业。它以职业为导向并将工作和学习结合在一起。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中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发挥的作用,如德国的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BTEC”、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只是各国的情况不同,采取的教育形式稍有不同,名称不同而已。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究竟怎样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要具有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力及超前意识。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处理好课程设置中的静态与动态的相互关系。公共基层课程相对稳定,保证高职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定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既具备艺术的审美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要统筹规划,改进理论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3.1 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如设计员师、装饰员等)。
   3.2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 开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对艺术设计工作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并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这里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为例,课程安排基本上构建了三大模块,一个是基础设计平台课程,一个是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一个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课程.尤其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课程,作为三大模块之一来抓,一年级是不分专业的,二年级突出核心课程专业设计能力,一年级着眼于培养通识专业设计课程;二年级强调专业,三年级又回到一个核心项目实战上,以这个为龙头,把一二年级所学的内容浓缩成一个以完整的设计项目形式来表现。
   3.3 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从岗位需求出发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兼顾其动态性前瞻性,不断适应区域经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3.4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需要根据广告产业的发展、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发挥企业优势引进广告公司真实的项目资源,施行案例教学,从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技能训练。课程的设计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整体设计的,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穿插融合,结合到相应的广告设计教学项目中。学生在企业完成该项目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德国的包豪斯、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一样,主要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消化自己学习的设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课程变成课业,作业要变成项目,教室成为工作室。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与社会、企业的距离,这对学生的设计技能的提升起关键性的作用。
   4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职场跟进的方向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下:
   4.1 组建由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专家、一线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项目组 项目组是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讨论、开发的组织结构。如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组是由日照市艺术设计家协会、日照市装饰装修商会、日照金海岸广告有限公司、齐鲁三联印务有限公司、日照大贺装饰有限公司等单位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与管理经验的优秀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所组成。
   4.2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通过岗位能力分解,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设置课程群模块、教学环节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启动 “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设置进阶化,教学内容案例化、项目化”。坚持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确定三大岗位群分别为: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根据岗位群确定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定了详细的模块化教学流程。
   4.3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的共同工作任务为指标,即三个专门化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内容的课程。为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课程: VI设计、包装艺术设计、网页艺术设计。另外还要参照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增加相应的专业课程。
   4.4 建立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 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设计专业得以快速发展,是与充分利用日照沿海地区外向型城市、旅游城市、水运会城市发达的广告业与开放性城市特点分不开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学校、市场的多元融合课程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学院职业教育与地方艺术设计产业相互促进的双赢机制,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了产业的区域经济名牌和高职教育的专业品牌。
   4.5 建立开放性、多元性的课程教学方式 把原来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为一种以讲座、多媒体演示和讨论,以及社会企业考察包括互联网全部贯穿在一起的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
   4.6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是建立在双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的,而双方能否在合作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主要取决于双方在合作中的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建立。从高职院校角度看,需要做到:①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规程、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③建立激励和考核制度。④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⑤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此外,要想长期的进行校企合作就必须进行学员的角色转变,使他们由学员向职业人转变,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就必须消除彼此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润滑剂。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沟通机制,在校企合作中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将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需求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沟通统筹。
   5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要具有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性,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力及超前意识。课程体系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跟近市场发展对设计人才要求的方向,培养出既具备艺术的审美能力,又具有较强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些共同构成了符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际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EB/OL].设计在线,2004-08-24.
   [2]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
   [3]李砚祖.设计:在科学与艺术之间[J]装饰杂志,2001.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5]丁金昌.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EB/OL].
   [6]姬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