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产学研合作办学新路探索

产学研合作办学新路探索

日期: 2010-6-4 6:49:59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形成了自己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发展模式。本文综述了生物工程系“大北农常德学院模式”的建立过程、实践效果和成功经验。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9月成功地与大北农集团建立了基于“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北农学院(即大北农常德学院),其后,又于2006年5月与广州顾地丰公司达成合作协议,2008年2月与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洞庭水殖班”等,使我系各专业的校企结合培养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现将几年来我系所做的相关工作进行简要回顾。
   以大北农常德学院的成立为契机,认真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
   (一)立足于大北农常德学院这一校企共建的教学机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
   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优势互补、共育人才”的口号,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的办学资源,设计并实施了切合大北农集团实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我系与大北农集团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密切合作。一方面,我系根据大北农集团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其联合制定了专业培养计划,成立了大北农班,专门为大北农集团培养全日制学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定期到校授课,学生毕业后主要由大北农集团公司录用。另一方面,大北农集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为订单式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大北农集团每年为大北农班学生提供大北农奖学金和助学金万余元,并免费提供由大北农集团专家、技术人员编辑出版的《大北农技术与服务》报,以鼓励大北农班的学生积极进取,同时也是加强对准员工的感情投资。此外,大北农集团为我系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用人单位最终受益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毕业生就业力度的有益尝试。
   (二)多方借鉴兄弟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模式,不断总结我系校企合作经验
   我系在与大北农集团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校企联合办学资料,收集有关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的信息;另一方面,借助与大北农集团合作的这一形式,积极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期间先后与长沙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所高职院校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学习,我们提炼、归纳、总结了不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企业配合型、校企联合型、校企实体合作型;契约合作型、信誉合作型、法人合作型;松散型、混合型和紧密型;订单培养型、教学指导型、资源共享型、合作办学型和就业优先型;行业合作型、事业合作型和社会合作型;本地校企合作、跨地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全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我系的实际,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对策和措施,充分汲取联合办学经验,酝酿多种形式的校企结合模式。
   (三)积极拓展联合办学领域,扩大校企合作范围
   我系充分借助与大北农集团联合办学的经验和声誉,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灵活地、不拘一格地开展了多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尝试,把订单式培养这一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做大做强。
   1.与广州顾地丰公司、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行“模块式”订单培养
   2003年6月开始与广州顾地丰公司接洽,为顾地丰公司设计了一个“模块式”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并于2006年5月与广州顾地丰公司达成“顾地丰班”意向合作协议;基于顾地丰公司强调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重视准员工的岗位系统培训,要求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同时增加《顾地丰产品知识》、《顾地丰企业文化》等选修课程模块的形式,由公司不定期派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并对“顾地丰”班前40%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奖学金支持,前十名优秀学生暑假由企业赞助到广州顾地丰公司总部见习。
   2008年2月,我系又与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洞庭水殖班”,该班教学计划由系部专家、洞庭水殖公司专家共同讨论形成,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生产实际,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强。
   2.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双赢关系
   近年来,我们先后与近40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如汕头东江养殖有限公司、阳光乳业、湖南天心牧业、德山种猪场、石门马头羊基地、石门双佳牧业公司、常德大众园艺有限公司、常德荷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桃花源管理处、常德市滨湖公园、常德市临江公园、常德金太阳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市道路绿化管理处等省内外的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兽药企业、园林公司等。作为我系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承担着我系相关专业相关实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并接受我系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我们的学生在企业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也以自己的知识和劳动为企业作出了贡献。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指导工作,我们聘任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同时,也有许多企业聘任我们的专业老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
   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同行专家担任我系各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让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把脉,对专业设置、专业规划、专业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指导
   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层次。只有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获得企业支持,才能形成人才培养、供应、消费的良好通路,从而办出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对专业建设进行论证,然后实施。为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更符合市场实际,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在新生入学之前,认真研讨了原有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了调整和改进的意见。我们围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体现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职业岗位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强调核心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重新修订了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使教学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变,把高校中有研究创新能力的人才引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为了落实这一精神,我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于2004年底开始与湘穗种业合作,并于2006年2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筹建成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由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和常德湘穗种业组织的“常德职院、湘穗种业2006年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于9月9日在常德电力宾馆举行。全省130多位市、县级种子经销商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会。至今,研究所已经推广了40多个水稻、棉花和油菜新品种,选配了杂交双季晚稻“中优80”,油菜新品系“F20061”。
   加强对教师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们鼓励教师广泛参与科技服务与科技合作。为“三农”服务是我系专业的办学特色之一,我们通过专业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上门服务、培训学员等形式,广泛的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我系专业专任教师中有10位是企业的常年技术顾问,1位常德市农业专家组成员,1位常德市五个百万亩工程专家组成员,6位常德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近年来,由于禽流感、猪传染性肺炎等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常德市畜禽防疫队伍存在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偏低,我系畜牧专业老师主动与常德市畜牧局等主管部门联系,共同商讨培训防疫员队伍的方案,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外,我们还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将实际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实到教学之中。为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前沿和实际应用的了解,我们努力吸收社会智力资源,聘请了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一方面,通过聘请专家和客座教授主办专题讲座和直接对话;另一方面,我们还聘请了多名本行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担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老师,给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或直接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粗放型发展阶段的结束,激烈的竞争接踵而至。在今后的几年,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在所难免,面对现实,只有那些具有鲜明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职业技术学院,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依赖于产学研合作。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不断摸索以及“大北农”班等的成功开办,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借鉴“大北农”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系各专业特点,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相渗透、交替进行,为各专业设计了“平台+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专题式实训+专业模块集中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多种形式,探讨理论与实践实训交替进行,边学边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三年的高职教育中做到“年年有实习,期期有实训”。园林技术专业结合学院新区绿化建设,实施了实训校园化的独特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学院新区绿化建设。2004年9月,园林技术专业被批准为湖南省第二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几年来,生物类各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以产教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专业特色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桂和荣、沈宏毅、李文权等,“订单式”职业教育机制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4)。
   卜卫东、朱能武,高职院校产学研发展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5)。
   李志强、李凌己,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
   王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
   张传龄、廖克玲,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实现途径与存在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6(17)。
   李光寒,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产学研模式”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9(11)。

返回顶部